2021高中語文一輪精品復習學案:詞語
2、留心課外,廣識成語。中國的成語是華夏語匯的瑰寶,成語在語言表達中的作用和效果是一般詞語無法比擬的。但如果不理解一些成語的意義,不懂一些成語通常的用法,就會弄巧成拙。因此,必須對那些容易誤解,誤用的成語重點復習掌握
3、分析病情,通盤考慮。可從成語的感情色彩、適用范圍、意義理解、與上下文是否搭配、矛盾或重復等方面入手,并結合語境作全面的分析。
二、實詞、虛詞
1、實詞:
(1)實詞的考查重點放在同音詞.近義詞的選擇和辨析上,即根據語言環境為句子選擇詞語,有時也考查對詞語意義的正確理解。從XX年命題特點來看,有的試卷沒有設題,有的省份將實詞與成語合在一起,如湖北卷.天津卷.重慶卷.四川卷。實詞辨析題明年估計會更多出現。(2)命題的選材將更加注重語言材料生活性.時代性。每題的題干,絕大多數直接來自生活.社會的熱點或重大事件,新詞新語是首選材料。(3)前幾年所考的詞語,一般不再重復考。從命題形式有選擇式.有置換式.判斷式,其中,填空式選擇題可考性最大。(4)所考詞語大多數為常見詞語,而且多為課本提及的典型詞語。
2、虛詞:
實詞、虛詞混合考查仍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命題點。對虛詞的考查,主要涉及關聯詞和介詞的辨析。關聯詞的考查,主要考查學生對復句或句群中復句之間的關系的理解與分析。對介詞的考查,主要一判斷介詞的運用是否正確為主,考查考生對句子內部結構之間的關系以及句中概念之間的關系的理解和把握情況。虛詞出現的問題主要有三種:一是詞類的混用,包括連詞.介詞.副詞的混用;二是搭配不當;三是位置不當。因此,對虛詞的考查,實際是對考生對句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的考查。
【備考園地】
一、 熟語類型
1.慣用語。慣用語是口語中短小定性的習慣用語。例如:鐵公雞、抬轎子、戴高帽、半吊子、一鍋端、開綠燈、走過場、碰釘子、導火線、替罪羊、跑龍套、穿小鞋等等。慣用語以三字格為主,多數含貶義
2.諺語。諺語是群眾口頭上流傳的通俗而含義深刻的固定語句。例如:(1)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2)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4)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5)眾人拾柴火焰高。諺語是有關自然現象、農業生產、保健衛生及社會生活等方面的經驗總結
3.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簡意賅的語句。例如:知識就是力量,事實勝于雄辯等。格言和諺語都是句子,但諺語是群眾的集體創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語錄。
4.歇后語。歇后語是由近似謎面、謎底兩部分組成的帶有隱語性質的口頭用語,其本義在后半部分。例如年:(1)飛蛾撲火——自取滅亡。(2)大海里撈針——無處尋。(3)大路上的電桿——靠邊站。(4)臘月里的蘿卜——凍(動)了心。(5)孔夫子搬家——盡是書(輸)。歇后語包括兩類,一是喻意,二是諧音。喻意的歇后語,前半部分是一個比喻,后半部分則是對前半部分的解釋。諧音的歇后語,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現象來表達意思,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諧音“情”)。
二、詞語辨析
1. 辨析詞語的確切含義
有些詞語看起來意思比較接近,但其所表達的內容常有細微的差別,因此一定要理解詞語的確切含義,比較其異同,這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如:我國大型深水港—山東石臼港的建設進展順利,截至(截止)九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計劃的90%。“至”與“止”是應用于不同的語境中的,“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停止,它與“已完成年施工計劃的90%”不符;“截至”是指截止到某個具體時候,與建設尚未最后完工的語境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