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中語文一輪精品復習學案:詞語
2. 辨析詞義的輕重
有些近義詞表達的內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現程度上卻有輕重.深淺的不同。例如“損壞”“毀壞”“破壞”都表示因某一動作行為而造成傷害,但“損壞”的語意要輕.程度要小,而“毀壞”“破壞”則層層升級,程度加重。“他損壞了公物”“他毀壞了公物”“他破壞了公物”在程度上有明顯的區別。再如,“他門門功課在班里名列前茅,還發表了幾首小詩,可見文學造詣很深”,這句中“造詣”一詞使用不當。
3. 辨析詞語的適用對象和范圍
如“愛戴”用于對上(周總理受到全國人民的愛戴),“愛護”用于對下(老師愛護學生)。又如“邊疆”和“邊境”,前者指靠近國界的領土,范圍較大,而后者指靠近邊界的地方,所指范圍較小。
4. 辨析詞語的不同搭配
有些詞語在使用時一般有比較固定的搭配,不能混用。如“交換”用于具體的.范圍小的事物(交換禮物或意見),“交流”用于抽象的.范圍較大的事物(交流思想或經驗)。再如“充足”“充分”“充沛”都有“足夠”的意思,但一般來講,“充足”多與自然界或物質方面的比較具體的東西搭配(陽光充足,水源充足),“充分”多與比較抽象的事物搭配(條件充分.理由充分),“充沛”多與表示精神方面的抽象概念搭配(精神充沛.體力充沛)。
5. 辨析詞語的語法功能
有的詞雖屬近義詞,但詞性不同,其語法功能自然不同。例如“突然”和“猛然”都有變化快.出人意料的意思,但前者是形容詞,除作狀語外,還可作定語和謂語(突然事變,情況很突然);后者是副詞,只能作狀語(她猛然轉過頭來)。
6. 辨析詞語的感情色彩
從感情色彩的角度來說,詞語可分為褒義詞.貶義詞和中性詞。在使用時,應辨析其感情色彩。如“愛護”,指愛惜并保護,褒義詞;“庇護”指袒護,貶義詞;“保護”指盡力照顧,使不受損害,中性詞。再如,說某人辦事“果斷”,是褒獎;用“武斷”一詞,則含有貶斥.否定或憎恨之意;而“訣斷”一詞基本上屬中性詞。
7. 辨析詞語的語體風格
如:口語與書面語的區別,說明文體與文學作品用語的區別,新聞語體與一般書面用語的區別等。
8. 辨析詞語的語境義
詞語的語境義比較靈活,它是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所產生的特定意義或臨時意義。它常常要根據上下文的特定接受對象.人物關系.情感氛圍等多種因素來考慮,而不能簡單看其字面用語。
(1)把握具體的環境氣氛。如兩個人為一件小事吵了半天,旁邊一個人嘆息說:“太有意思了,太有意思了。”那么,結合當時的氛圍,自然能聽出這話中的特定含義,即:太無聊了,太乏味了。
(2)注意特定情景或處境。如:“繁漪(喝一口):苦得很,誰煎的?”(《雷雨》)這兒的“苦”并非僅指“藥”苦,而是指“日子過得痛苦,精神痛苦”。如果不了解繁漪在周家的處境,就很難理解到這層意思。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魯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寫到那些不爭氣的留學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摘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標致”多形容女子相貌.姿態美麗。魯迅先生是用辛辣筆法諷刺了那伙男不男.女不女的紈绔子弟。
三、常用成語積累
a
【哀而不傷】原指悲傷不至于使人傷害身心。后形容詩歌、音樂優美雅致,感情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