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屆高三語文詩歌鑒賞專項訓練
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問題(8分)灞上秋居
馬戴
灞原①風雨定,晚見雁行頻。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注】①灞原:即灞上,在今陜西省西安市東。②致此身:這里指身體為國家效力。(1)本詩寫了哪些意象?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氛圍?請簡要分析。(4分)[答案解析]本事寫了灞原、大雁、落葉、樹、寒燈、人、空園、白露、孤壁、野僧等意象。首聯描寫了風雨剛停下來的秋天傍晚,在灞上的原野上,大雁一群群急急飛過的畫面;通過二、三聯的環境描寫,借助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空園、白露、孤壁、野僧等意象表現了詩人獨處他鄉,孤獨落寞的處境和心境,(2分),渲染了凄清、陰冷、孤獨的氛圍(2分)。(2)本詩表現了詩人一種孤獨的心情,請具體闡釋詩中是如何表達這種情感的?(4分)[答案解析] 首先寫蕭瑟的秋氣,營造了一種低沉的情感氛圍;接著寫落葉飄飛,詩人對寒燈,默默沉思,以顯一種凄涼孤獨的心境;然后用烘托手法,強化詩人處境的孤獨;最后直抒胸臆,道出了懷才不遇是苦境和晉升希望的渺茫。此詩將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相結合,使詩的感情一步步升華。
【詩意概說】a.從情景關系角度看,是觸景生情:詩人異鄉羈留,見落葉而思故鄉,對寒燈而覺孤獨;b.從煉字的角度看,“寒”“獨”二字相互映襯,寫盡客居他鄉凄涼孤獨的心情。c.從句法的角度看,屬于名詞疊加句法(沒有動詞或形容詞謂語):增加了意象容量,在簡短的句子中,把詩人的孤獨流落之感,既高度凝練、又十分充分地表現了出來。(答到任意兩點,均得4分)詩寫客居霸上而感秋來寂寞,情景蕭瑟。寫客居霸上而感秋來寂寞,情景蕭瑟。首聯寫灞原秋氣蕭森:秋風秋雨已定,雁群頻飛。頷聯寫在他鄉異土見落葉而生悲,以及寒夜獨處的悲凄。頸聯寫秋夜寂靜,臥聽滴露,孤單無依,與僧為鄰,更進一步寫出孤獨的心境。尾聯抒發詩人的感慨,表達懷才不遇,進身渺茫的悲憤。寫景樸實無華,寫情真切感人。【賞析】此詩純寫閉門寥落之感。整首詩篇好似一幅形象鮮明、藝術精湛的畫卷。我們把它慢慢地打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灞原上空蕭森的秋氣:撩人愁思的秋風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來,在暮靄沉沉的天際,接連不斷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飛過。連番的風雨,雁兒們已經耽誤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風停雨歇,得趕在天黑之前找到一個宿處。這里用一個“頻”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聯想起雁兒們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狀。古人每見雁回,易惹鄉思。下面我們繼續打開畫卷,景象則由寥廓的天際漸漸地轉到地面,轉到詩中的主人。只見風雨中片片黃葉從樹上飄落下來,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個旅客正獨對孤燈,默默地出神。“落葉他鄉樹”這句,很值得玩味。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樹高千丈,葉落歸根”,詩人在他鄉看到落葉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觸。自己羈留異地,何時才能回到故鄉東海(今江蘇連云港市西南)呢?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滲透在這句詩的字里行間。“寒燈獨夜人”,一個“寒”字,一個“獨”字,寫盡客中凄涼孤獨的況味。不難想象:一燈如豆,伴著一個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氣包圍中,燈光更顯得黯淡無力,而詩人孤獨凄苦的心情也隨之更進了一層。“寒”與“獨”起著相互映襯的作用:由寒燈而顯出夜長難捱,因孤獨而更感到寒氣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