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屆高三語文詩歌鑒賞專項訓練
五、六兩句讓畫卷再向下推移,它不僅顯示了更大的空間,更細的景物,而且出神入化,展現了詩人的心境。這時夜闌人靜,連秋蟲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葉上的響聲,一滴接著一滴,雖很微弱,卻很清晰。這句“空園白露滴”用的是以“動”烘托“靜”的手法,比寫無聲的靜更能表現環境的寂靜,露滴的聲音不但沒有劃破長夜的寂靜,反而更使人感到靜得可怕。試想,連露滴的聲音都可聽到,還有什么比這更寂靜的呢?下一句“孤壁野僧鄰”同樣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要說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單無依,卻偏說出還有一個鄰居,而這個鄰居竟是一個絕跡塵世、猶如閑云野鶴的僧人。與這樣的野僧為鄰,詩人的處境的孤獨就顯得更加突出了。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進一步寫出了詩人的心境:秋夜孤房連露滴的聲音都可聽到,正說明他思潮起伏,長夜無眠;而所與為鄰的只有一個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經被拋出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結束這種生涯。正是因為這樣,所以詩的最后兩句也就與前面的描寫自然銜接起來,不顯得突兀。
最后兩句直接說出詩人的感慨:“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詩人為了求取官職來到長安,在灞上(又作“霸上”,長安東)已寄居多時,一直沒有找到進身之階,因而這里率直道出了懷才不遇的苦境和進身希望的渺茫。
這首詩寫景,都是眼前所見,不假浮詞雕飾;寫情,重在真情實感,不作無病呻吟。因此,盡管題材并不新鮮,卻仍有相當強的藝術感染力。
4.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好事近 漁父詞朱敦儒
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活計綠蓑青笠,慣披霜沖雪。
晚來風定釣絲閑,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
【注】朱敦儒,宋高宗紹興十九年(1149年)辭官離開朝廷,長期隱居浙江嘉興。(1)簡析詞首“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一句在全詞中的作用。(4分)
(2)詞的下片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懷?(4分) (1)從內容上看,是作者遠離官場后的生活寫照,定下了全詞的思想感情基調。(2分)從結構上看,“出紅塵”是全詞的“詩眼”,統領全詞。因為“出紅塵”,才有了下文所描寫的悠閑自在、超然曠達的生活情景。(2分)
(2)詞的下片通過晚來垂釣時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鴻明滅等景物的描寫,展現的是一幅澄澈清雅、閑適寧靜的月夜垂釣圖(2分),表現了詞人對紅塵官場的輕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懷,寄寓了作者堅持純潔高尚的操守,向往自由寧靜生活的人生追求。(2分)【賞析】朱敦儒曾作漁父詞六首,這首是其中之一。 紹興二年,朝廷“訪求山林不仕賢者”(《二老堂詩話》),作者被召,回到臨安,先后任秘書省正字,兼兵部郎官及兩浙東路提點刑獄等官職。后又被劾,罪名是“專立異論,與李光交通”。(《宋史•朱敦儒傳》)李光反對議和,為秦檜所忌,而遭排斥,朱敦儒也因此止仕。陸游說他“居嘉禾,與朋儕詣之,聞笛聲自煙波間起,傾之,棹小舟而至,則與俱歸。”(周密《澄懷錄》)他自己也有詞《好事近》記道:“失卻故山云,索手指空為客,莼菜鱸魚留我,住鴛鴦湖側……”過著遠離世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