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擷意象之花
師:那么,我們在幼兒園就背過一首關于柳的詩,碧玉妝成——(學生接著背)。這里的柳是個什么意象?再比如李賀《致酒行》:“主父西游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柳以其柔長的枝條,喚起并契合了離人的纏綿情意,所以在詞中,柳也用來表相思之情。 隋無名氏《送別歌》諷隋煬帝巡幸不歸:“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楊柳的“楊”與隋五、遷移拓展
帝的姓氏“楊”音形相同,柳意象也隨之具有暗示性。在詩詞中,隋堤柳、隋宮柳往往成為悼亡傷古的原型。師:我們能不能見到柳就別呀?不能,那怎么辦?生:還要從具體語境出發。師:對啦。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方說“月”這個意象,請從背誦篇目中找出相關內容,并說說它所負載的情感因子是什么?生回答:①以明月象征對故鄉、親友的思念之情。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建的“今夜月明初照人,不知秋思落誰家”等,都是借月思鄉的千古佳句。②離別感傷之情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春花爭艷,秋月高懸,本是自然界中難得的具有季節特征的美景,然而在詞人的眼中,這些卻成了打開他記憶和感情閘門的導火線,花兒無情地一次又一次地盛開凋零,月兒無情地一次又一次地升起落下,讓他的亡國噩夢一次又一次地浮現,讓他的美好憧憬一次又一次地破滅,讓他的脆弱心靈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打擊,讓他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面臨崩潰,其苦之深,其愁之重,讓人不禁掩卷而泣。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清冷的月光,浸在茫茫的江水之中,又被秋風吹碎,反射向無盡的蒼穹,兩岸的楓葉荻花也在秋風中瑟瑟發抖,滿目凄涼,此情此景,主客“慘將別”,友人近在眼前卻又即將遠在天邊,怎能不讓人傷感呢!③無奈苦悶之情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面對著險要壯闊的三國赤壁,聯想到周瑜的少年得志“雄姿英發”,而自己卻一再受挫“早生華發”,詩人苦悶之極,卻苦于找不到傾訴的對象,只有向“江月”一吐胸中塊壘,傾訴壯志難酬的失落,與月亮同歡同樂,隨月亮同起同落,一起融于無盡的宇宙。④狂放憤激之情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將進酒》) 得意須盡飲,盡飲須對月,這樣才有氛圍,才有情調。月亮是詩人的知己,所以只有在空曠高潔的月色下,詩人才能毫無顧忌地縱情豪飲,醉眼望月,如此,狂放之態飄然而出。然而,狂放之中卻又流露出詩人對現實世界的極大不滿和憤激之情,月是唯一的聽眾,也是最好的見證人。師小結:當然,把握意象的方式還有很多,但只要我們能掌握以上三點,就能把握住意象,找到鑒賞的切入點,進而為下一步深層次的鑒賞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