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
13.(1)√(2)√(3)√(4)×(5)×(6)√
14.略 15.c 16.c 17.d
《水調歌頭•游泳》賞析
1956年,我國的農業和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工作初步完成,工、農業生產都處在一個全面發展的階段;武漢長江大橋工程,也已全面鋪開。在這一背景下,毛澤東同志于這年的5月到南方各地視察,5月下旬由長沙轉來武漢,故詩中云:“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漢魚。”吳主孫皓曾準備將都城從建業(今南京)遷往武昌,百姓反對,有童謠說:“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毛主席這里既是實寫自己的活動,兩句又暗中活用典故,表明如今祖國南北統一繁榮,無論那里都是好地方,已遠非昔時可比。
毛主席經常暢游長江,在這場與風浪急流拼搏的過程中,他才得以達到心曠神怡,舒緩自得的境界的。下邊筆鋒急轉,而又是極自然地引用孔子的話說,時光就如眼前的流水一般,白天黑夜不停地奔馳而去。上闋最后這句作為伏筆,也水到渠成地引發出下闋著重闡發國家建設和宏偉籃圖的鋪敘:先寫眼前風光,也就是所見江上交通樞紐工程的具體位置和環境;飄動著東來西往船帆的長江兩岸,是武昌的蛇山和漢陽的龜山。在這雄偉的山水之上,當時正在修建跨越天塹長江的鐵路兼公里大橋,故云“起宏圖”。這已經使人感到無比的興奮和自豪。但下邊詩人用一“更”字,把讀者的興趣推向更高潮。是說我們的建設遠不止于此,還準備在長江西段的三峽一帶修筑大壩,借助巨大的水力發電,造福人民。
修起大壩,截斷了這一大水。水力發電……,又將造福于中國人民。想來依舊安然無恙的巫山神女,能不為眼前的巨大變化,而感到吃驚!巧妙地運用典故,深化了主題,又富有情趣,使作品大為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