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必修1作文輔導(dǎo)2
按:苦練基本功,是未來發(fā)展的基礎(chǔ)。
3、劍客原野
傳說古時候,有一位著名的劍客,他的名字叫原野。
當(dāng)年,原野拜師學(xué)藝的時候,剛?cè)腴T,師傅交給他的是一把劈柴的斧頭和一高一矮,用參差不齊的木條箍成的水桶。他每天所要做的就是蹲馬步、劈柴、到山下提水。
起初,原野每天都很認(rèn)真地重復(fù)著做這幾件瑣事,不知吃了多少苦,摔了多少跟頭,磨破了多少雙鞋。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漸漸地,原野的雙手都結(jié)滿了死繭。可是,師傅至今仍未教過自己一招一式。
終于,有一天,原野失去了耐心,他要問問師傅這是為什么?他找到師傅,指著山一樣的木塊堆說:“師傅,我是來學(xué)劍的,可是,您每天讓我蹲馬步、劈柴、到山下提水,可從不教我任何招數(shù),我做錯了什么事情嗎?徒弟我實(shí)在是想不明白。”
師傅笑盈盈地看著一臉憔悴的原野,說:“只教你招數(shù),縱然你劍法再怎么高明,沒有充沛的內(nèi)力和基本功,那也只能算是花拳繡腿,練劍的成敗不在招式,而在基本功的練習(xí)。”
原野大悟,勤修苦練數(shù)載,終成一代劍俠。
按:這個故事的寓意一看就明白,它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祈求一朝一夕就獲得成功,它需要我們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shí)實(shí)地練好“基本功”,即打好基礎(chǔ)。
4、空中樓閣。空中所顯現(xiàn)的閣樓,懸掛在空中的樓房亭閣。指脫離實(shí)際的理論、計(jì)劃或虛構(gòu)的東西。也可喻為高明通達(dá)。
佛教用這個比喻說明修行者應(yīng)筑好根基,循序漸進(jìn)的道理。
三重樓喻
從前有個富翁,愚蠢無知。有一次,他到另一個富翁的家里,看見一座三層的樓房,樓又高又大,富麗堂皇,寬敞明朗,他十分羨慕,心里想:“我的錢財(cái)并不比他少,為什么以前沒想到造一座這樣的樓呢?”他立刻喚來木匠,問道:“你能不能照著那家的樣子造一座漂亮的樓?”木匠回答說:“那座樓就是我造的。”富翁便說:“那你現(xiàn)在就為我造一座像那樣的樓。”
于是木匠便開始量地基,疊磚,造樓。富翁看見木匠疊磚,心生疑惑,不曉得是怎么一回事,就問木匠:“你這是打算造什么?”木匠回答道:“造三層的樓呀!”富翁又說:“我不要下面二層,你先給我造最上一層。”
木匠答道:“沒這樣的事!哪有不造最下一層樓而造第二層樓的?不造第二層樓又怎么談得上造第三層樓呢?”
這個愚蠢的富翁固執(zhí)地說:“我就是不要下面二層樓,你一定得給我造最上一層樓!”其他的人聽到了這件事,都笑話他。
偈曰:無基不為樓,事無僥幸成。欲證如來果,當(dāng)把根本修。(偈(jì、jié):頌、諷頌。)
附:原文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癡無所知。到余富家,見三重樓,高廣嚴(yán)麗,軒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財(cái)錢,不減于彼,云何頃來而不造作如是之樓?”即喚木匠而問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木匠答言:“是我所作。”即與語言:“今可為我造樓如彼。”是時木匠即便經(jīng)地壘墼作樓。愚人見其壘墼作舍,猶懷疑惑,不能了知,而問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愚人復(fù)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為我作最上屋。”木匠答言:“無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為我作最上者。”時人聞已,便生怪笑,咸作此言:“何有不造第一屋而得最上者!”譬如世尊四輩弟子,不能精勤修敬三寶,懶惰懈怠,欲求道果,而作是言:“我今不用余下三果,唯求得彼阿羅漢果。”亦為時人之所嗤笑,如彼愚者,等無有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