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游俠列傳》(節(jié)選)北京版
五、考點分析與典型試題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題
古布衣之俠,靡得而聞已。至如閭巷之俠,修行砥名,聲施于天下,莫不稱賢,是為難耳。然儒、墨皆排擯不載。自秦以前,匹夫之俠,湮滅不見,余甚恨之。以余所聞,漢興有朱家、田仲、劇孟、郭解之徒,雖時捍當世之文罔,然其私義廉潔退讓,有足稱者。名不虛立,士不虛附。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與暴豪之徒同類而共笑之也。
魯朱家者,與高祖同時。魯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俠聞。振人不贍,先從貧賤始。家無余財,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過軥牛。專趨人之急,甚己之私。既陰脫季布將軍之厄,及布尊貴,終身不見也。
楚田仲以俠聞,喜劍,父事朱家,自以為行弗及。田仲已死,而洛陽有劇孟。周人以商賈為資,而劇孟以任俠顯諸侯。吳、楚反時,條侯①為太尉,得劇孟,喜曰:“吳、楚舉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無能為也矣。”天下騷動,宰相得之若得一敵國云。劇孟行大類朱家,而好博,多少年之戲。然劇孟母死,自遠方送葬蓋千乘。及劇孟死,家無余十金之財。
郭解,軹人也,字翁伯。少時陰賊,慨不快意,身所殺甚眾。及解年長,更折節(jié)為儉,以德報怨,厚施而薄望。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獨箕倨視之,解遣人問其名姓。客欲殺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見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陰屬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踐更時脫之。”每至踐更,數(shù)過,吏弗求。怪之,問其故,乃解使脫之。箕倨者乃肉袒謝罪。少年聞之,愈益慕解之行。
韓子曰:“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吾視游俠,其行雖不軌于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
注釋:①即漢代名將周亞夫 (節(jié)選自《史記•游俠列傳》有刪改)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 振人不贍(贍養(yǎng),供養(yǎng)) b. 周人以商賈為資(周濟,救助)
c. 少時陰賊(暗地里,暗中) d. 更折節(jié)為儉(約束,收斂)
答案為d。(a為“富足”。b“周”為地名,“周人”指“洛陽一帶的人”,因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周朝建都于洛陽。c“陰”為“隱忍,陰險”,“陰賊”:感情隱蔽,內(nèi)心殘忍)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 雖時捍當世之文罔 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
b. 專趨人之急 吾所急也
c. 魯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俠聞 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
d. 而劇孟以任俠顯諸侯 以德報怨
答案為a。(b急:危急,急難,名詞/看重,關(guān)切,動詞。c而:可是,連詞,表轉(zhuǎn)折/連詞,表承接。d以:因為或憑借,介詞/用,介詞)
3. 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都是運用側(cè)面烘托手法來表現(xiàn)文中人物俠義精神的一組是
①家無余財,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過軥牛。②及布尊貴,終身不見也。③然劇孟母死,自遠方送葬蓋千乘。④有一人獨箕倨視之,解遣人問其名姓。⑤至踐更時脫之。⑥少年聞之,愈益慕解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