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挨打
明確:初見時“原本無氣”,證明此時還未起波紋;但看到賈寶玉垂頭耷耳,“應對不似往日”,語 無倫次,“倒生了三分氣”,微波漸起;忠順府索人,使賈政“又驚又氣”“目瞪口歪”,波浪已涌動賈環告狀,中傷之言猶如火上澆油,“大逆不道”使賈政神色“面如金紙”“眼都紅紫了”,浪濤已拍天 ,矛盾激化到極點,打已成為必然。
(解說:學生讀書,首先要有文本意識,要學會從書中篩選、感知一些重要信息,并能條理清晰地表達出來。)
問題三:馬克思曾言:“發展的加速和延緩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偶然性’的。”寶玉挨打片斷中 也有偶然性的情節,請試著找出,看看它的出現有什么作用?
明確:寶玉被喝禁在廳上,他料到挨打勢在必然,連忙托人給賈母、王夫人報信。假想,如果賈母王夫人此時得信,掀起的巨浪便會一下子平息,讀者被吊起的胃口也會頓時放下。相反,高明的作者不但 不如此做,反而利用偶然性的因素再來觸發:機靈貼身的小廝焙茗不見蹤影,好不容易遇到一個老媽子偏 又是個聾子。偶然性的因素為必然性的結果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問題四:碰巧的幾件事兒成了寶玉挨打的導火索,請同學們進一步分析賈政“恨”兒子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
明確:矛盾的焦點在于父子二人價值觀念上的對立。賈政信奉著封建主義的道德理念,嚴格維護著封 建主義的社會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希望寶玉成材,光宗耀祖,走仕途經濟之路。而寶玉恰恰與之相悖,由于他特殊的生活環境和具體境遇,使他鄙視以男人為中心的虛偽的貴族社會,他要的是情 場,是知己,是得樂且樂的追求情感信仰的人生觀。相對賈政之主流,他成了地地道道的叛逆者,即使不是這些事兒,換了其他的事兒,他也會挨打的。
(解說:學生討論時要指導他們從文本中找根據,如:談賈政:賈政希望寶玉有“慷慨揮灑談吐”,時時顧及“祖宗顏面”,不要讓父親落有“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和他也越發擔心寶玉將來走“弒君 殺父”之路等等。文中談寶玉的地方更多,尤其是挨打后,寶玉對其他人的所言所思,都滲透著他的價值寶玉思想觀點的資料投影,讓學生進行對照分析并歸納總結
。 如表現賈政的: “什么《詩經》古文,一概不用虛應故事,只是先把《四書》一氣講明背熟,是最要緊的。”
——第9回 “你可好生用心習學,再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細著!”
——第23回 “自今日為始,不許再做詩做對的了。單要學習八股文章,限你一年,若毫無長進,你也不用念書了 ,我也不愿有你這樣的兒子了。”——第81回
表現寶玉的:
“還想什么念書,我最討厭這些道學話,更可笑的是八股文章,拿他誆功名混飯吃也罷了,還要說代 圣賢立言,好些的,不過拿些經書湊搭湊搭還罷了,更有一種可笑的,肚子里原沒有什么,東扯西扯,弄 得牛鬼蛇神,還自以為博奧。”
——第16回
問題五:寶玉挨打余波蕩漾,由一個情節深入展開到父母之間、嫡庶之間、情人之間、婆媳之間、主 奴之間,請同學們找出兩三例并用簡潔的語言對復雜關系中每個人物的行為加以概括。
明確:近距離余波:王夫人哭勸賈政,賈母怒阻賈政;遠距離余波:襲人痛心以相告,寶釵動情來探源,黛 玉淚眼表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