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盡的狗(精選3篇)
說不盡的狗 篇1
一、知識與技能
1、 思路安排,一環扣一環,由表及里地結構。
2、 仔細揣摩、分析文章幽默輕松地語言,體味幽默(包括通感)所產生地藝術效果。
二、過程與方法
1、 合作學習,把握作品地細節,了解、品味作者地語言魅力。
2、 探究與活動,挖掘作品深層次地內涵。
3、 思維訓練,幫助學生確立閱讀文學作品時體會與感悟地思想意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作者對西方文化地深刻理解,對學問地謙虛之情。
四、教學重、難點
以揣摩、分析文章幽默風趣地語言未重點;以把握作品所涉及地中西方文化差異未難點。
五、教具安排:多媒體課件
六、教時安排:1課時
七、教學內容及步驟:
1、課前準備:要求學生搜索關于帶有狗或犬的熟語。
2、導入:同學們,在上海apec會議上各國領導人穿的中國民族服裝,你們知道他們穿什么顏色的衣服嗎?為什么亞洲領導人大多穿紅,而西方領導人都選擇了藍色?紅色和藍色在西方文化里代表什么?亞洲國家大都有著相同的文化背景,紅色在中國文化里,也可能在整個亞洲文化中都代表著幸運、財富和喜事,所以亞洲領導人都不約而同地選了紅色。而西方人認為紅色是血的顏色,表示沖動、革命和動亂,而藍色則代表冷靜和沉著。他們會穿著顏色不同的衣服,就其原因,那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也是一篇因中西方地文化差異而令人陷入思考的文章……
3、作者簡介:孫紹振,1936年出生,江蘇鹽城人。196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福建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生創作勤奮,著作等身,尤以文藝批評及幽默文論見長。獲曾憲梓獎金二等獎,學術及創作成果多次獲省社科一、二等獎,《人民日報》等全國性報刊和全國性學會一、二等獎。代表幽默文《美女危險論》 。
4、 由學生出示搜集到的有關狗或犬的熟語,教師歸納訂正。
【狼心狗肺】喻像禽獸般惡毒殘暴的人,或不講道理、忘恩負義的人。
【豬狗不如】比喻下等。
【雞飛狗跳】形容雜亂,亂遭遭之情形。
【雞零狗碎】瑣碎零星的物品。
【雞鳴狗盜】喻卑不足道的技能。
【狐朋狗友】比喻損友。
【人模狗樣】 譏諷人的舉止和身分不相稱。
【偷雞摸狗】1.偷竊的行為。2.形容做事偷偷摸摸,不光明大。3.比喻男女間不正常的關系。亦作偷雞盜狗﹑偷雞吊狗﹑戲雞偷狗。
【兔死狗烹】比喻事成之后,出過力的人即遭到殺戮或見棄的命運。亦作兔盡狗烹。
【打狗欺主】比喻欺負別人的部下就等于冒犯了他的主子。
【打落水狗】趁他人失敗或危難時再加以打擊。
【狐朋狗黨】比喻互相勾結的壞人。亦作狗黨狐群﹑狐朋狗友 。
【狗皮膏藥】原指中醫外用的膏藥,亦可比喻騙人的東西。
【狗仗人勢】比喻倚仗權勢欺人。
【狗血淋頭】比喻把人罵得很兇。亦作狗血噴頭﹑狗血噴臉。
【狗屁不通】比喻說話或文章極不通順。
【狗茍蠅營】比喻小人鉆營攀附,阿諛諂媚的行為。亦作蠅營狗茍。
【狗頭軍師】諷稱喜歡在背后替人出餿主意,但又無法成大事的人。
【狗急跳墻】比喻走投無路時,不顧后果的冒險,只求一條生路。
【狗尾續貂】諷刺任官太濫。亦比喻用較差的續在好的后面。亦作狗續貂尾。
【狼心狗肺】比喻人心腸狠毒,毫無良心。 亦作狗肺狼心。
【嫁狗隨狗】比喻女子嫁夫,隨遇而安。
含“狗”(“犬”)的其它熟語:
【犬馬之勞】謙稱自己微薄的服務像犬馬一般微不足道。
【喪家之犬】譏誚不得志的人,逃走得十分狼狽。
【蜀犬吠日】喻少見多怪。
【聲色犬馬】形容生活非常糜爛。
【雞犬不留】趕盡殺絕,不留活口。
【雞犬不寧】比喻騷擾得很厲害。
【雞犬升天】比喻一個人做了大官,同他有關系的人也跟著得勢。
【土雞瓦犬】泥捏的雞,瓦造的犬。比喻徒有其表,實為無用之物。
【犬牙相錯】(1)形容兩物交界處,參差不齊,互相銜入的形狀。(2)犬牙相制用來形容兩種以上的勢力,彼此互相牽制。
狗眼看人低、虎父無犬子、賣狗皮膏藥、狗改不了吃屎、 虎落平原被犬欺、畫虎不成反類犬、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兒不嫌母丑,狗不怨主貧、癩狗扶不上墻、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落水狗上岸 ——窮抖
狗咬呂洞賓 ——不識好人心
肉包子打狗 ——有去無回
5、 整體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
作者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將西方人把狗視作朋友、奉為上賓和中國人歷來視狗為卑賤、對狗深有成見的不同態度進行對比,指出再不同的文化背景峽,即使面對同一事物,也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由此得出結論:做翻譯文學的學問最難,難在其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視不可言傳又很難完全意會的。
6、 研讀課文
閱讀思考(1):文章題目是說“狗”,但文章所論述的問題卻并不是“狗”,是什么?
明確:文章題目是說“狗”,但文章所論述的問題卻并不是“狗”。從文章首段可以得知:寫作此文的原由是香港嶺南大學翻譯系請作者作個報告,講一講比較文學,而作者深感其不易,并以“狗”一詞在中西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理解來佐證。因此說,此文題目是說“狗”,而文章論述的實際上是中西文化的差異造成做翻譯文學、比較文化的學問最難。
閱讀思考(2):通讀全文,歸納一下,中西兩種文化背景下的人對狗的看法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這樣?
明確:西方人對狗非常的寵愛,有時甚至有些過份。文章具體描寫了自己在德國和美國所領略到的西方社會的“狗文化”以及自己的遭遇和感受,以對比的方式寫出了西方人對狗的寵愛和自己對狗的厭惡。
中國人除了對狗有很深的偏見之外,也有難以言說的寵愛。作者首先指出在中國文化中狗是卑賤的,接著通過漢語中跟“狗”相關詞語的分析,來論證自己的觀點。但作者也非?陀^地描述了漢文化中對狗的寵愛的一面。
拓展:誰能談談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一些相關的故事?
學生談,教師加以訂正。
附:
a、一次在中餐館舉行宴會,飯店菜上得很慢,不知不覺中過去了近兩個小時,但菜似乎才上了一半。鄰座阿昂達女士是第一次參加中餐宴會,忍不住問我,你們中國人請客都上這么多菜嗎?我說,在中國還要多,通常10道以上。阿昂達很驚訝,連說中國的宴會實在太豐富了,難怪中國的美食很有名。但過了一會兒,她又問我,有個現象很奇怪,你們中國人吃飯每次都上那么多菜,可為什么都長得那么瘦,我們法國人每次菜很少,但為什么都比你們胖呢?
b、曾有一位大客人,住在高級白人區,是個醫生,每次來都要買上幾千塊的東西。有一次陪紐約來的母親來買東西。老板見是大客人,不敢怠慢,親自接待,帶他們上樓看貴重物品,好半天才下來,可老太太挑中3個總價為50美元的景泰藍小盒子及一個等價的粉紅水晶小象,她拿在掌心把玩著,愛不釋手,一會說要買象,一會兒又說買盒子,再三考慮著。我心中不免嘀咕了:既然喜歡,為何不爽快買下?這時,站在她旁邊的兒子有些不耐煩了,對母親說:“你只有50多塊,只能買一樣,等你回紐約,匯錢過來,老板會幫你寄去!编,原來是老太太實在沒錢。我心中頓時五味雜陳:難怪美國人對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沒有中國人這么高,這個揮金如土的醫生,寧愿看母親失望而歸,也不愿為母親盡一點孝心,付一點小錢。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培養出了個有錢的兒子,父母卻沾不到一點光。
c、香港版《倩女幽魂》有兩條預告片,一條香港版,一條英國版。香港版的預告片把重點放在那段凄美的人鬼戀上,一看就知道主角是聶小倩和寧采臣。而英國版的預告片卻把重點全放在人鬼大戰上,那段人鬼戀根本沒提及,短短幾分鐘預告片里全是打斗鏡頭,主角也變成了燕赤霞和黑山姥姥。這個根據古典名著改編的人鬼戀故事在外國人眼里原來只是部動作神怪片而已,在我們眼里是全片神髓的愛情戲也變得可有可無?!
閱讀思考(3):作者通過中西方對狗的不同看法的比較,最后得出了什么結論?
明確:作者將西方人視狗作朋友、奉為上賓和中國人歷來對狗充滿著一種矛盾心態進行了一番對比,指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即使是面對同一事物,也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由此得出結論:做翻譯文學比較文化的學問最難,難在其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是不可言傳又很難完全意會的。
閱讀思考(4):此文落筆肆意汪洋,看似隨情人性,然而前后照應,結構謹嚴。試舉例說明。
明確:此文視野開闊,選材豐富,看似隨意落筆,信馬由韁,但實際上上下連貫,結構謹嚴。主要體現在內容的銜接和結構的照應上。例如:第四段的承上啟下的過渡,最后一段的照應開頭,都清楚地顯示出文章的嚴謹和形散神聚的特點。
7、總結
8、靚點點擊:
。1)、生動形象、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2)、大膽潑辣的行文風格。
。3)、看是隨意實則嚴謹的邏輯結構。
9、課外練習:語文研究性學習
圍繞“中西文化差異的探索”這一活動主題,請大家根據自己的愛好討論選擇具體的小課題,如“日常談話中的文化差異”、“中英飲食文化的差異”、“顏色在東西方語言中的運用”、“數字在中西方的不同意義”、“英語手勢語拇指上的學問”等等。然后,大家自行組成小組,制定計劃,確定研究方法,利用圖書館、閱覽室、網絡等資源,收集相關資料或信息,并加以妥善處理,經討論、整理,然后寫出論文或總結,最后到語文活動課上來展示與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
說不盡的狗 篇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篇章結構,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2.探討中西方文化差異,思考如何對待不同的文化。
教學重、難點
探討中西方文化差異,思考如何對待不同的文化。
教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龍,在中國是吉祥的象征,是風調雨順的保證,是民族和諧的標志。 而在《圣經》里,龍是兇惡的,比利時的蒙斯市更有一個打龍節,龍,被視作惡魔。前兩年,就“龍”是否應該作為中國的形象標志,網絡曾上演了一出文化激戰。那么,對于狗呢,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又有怎樣的不同態度和感情?下面我們共同學習和探討孫紹振的《說不盡的狗》。
二、作者簡介
孫紹振,1936年出生,江蘇鹽城人。196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福建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生創作勤奮,著作等身,尤以文藝批評及幽默文論見長。獲曾憲梓獎金二等獎,學術及創作成果多次獲省社科一、二等獎,《人民日報》等全國性報刊和全國性學會一、二等獎。代表幽默文是《美女危險論》。
孫紹振 14 歲開始進行詩歌創作,在求學和工作期間他一直勤奮創作,出版了多部詩集和學術專著。在學術方面他尤以文藝批評及幽默文論見長。90年代初孫紹振在旅居德國期間,開始了“幽默散文”的寫作。他的以《美女危險論》為代表的一批幽默散文,戲說世俗世界的種種瑣事,涉及人們熱衷的時尚話題,在幽默與調侃中觸及讀者的內心世界,使人對很多事物和現象有了新鮮的認識和思考。
三、整體感知
1.學生小組討論。
問題:從文章題目看,似是一篇寫“狗”的文章,但文章卻意不在“狗”,從哪些語句可看出作者的意圖。
第一自然段:香港嶺南大學翻譯系的陳德鴻博士,請我為他們系作報告,我實在心有惴惴,因為,在我看來,世界上的事除了中六和彩,翻譯最難。難不難在從字面上找到適當的對應,而是難在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那幾乎是不可言傳,又很難完全意會的。
第十自然段:話回到本題上來,光翻譯一個“狗”字就足以折騰掉我半條命,還敢談什么比較文化。
第十一自然段:當陳德鴻博士請我去講比較文學時……就沒有人在這個世界上大講翻譯文學比較文化之難了。
2.教師點撥。
本文作者用生動幽默的語言, 以翻譯最難作為引子,通過中西方對狗的不同態度的對比,指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即使是面對同一事物,也會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由此得出結論:做翻譯文學的學問最難,難在其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是不可言傳又很難完全意會的。所以作者論述的應該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造成的翻譯文學、比較文化這些學問最難。 從而提醒我們做學問要嚴謹。
四、研讀課文 (小組研究討論)
本文通過比較人們對狗乃至動物的不同態度和感情,引發人們對東西方文化特征的思考。
1.默讀全文,歸納一下,中西兩種文化背景下的人對狗的看法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這樣?
西方人對狗非常寵愛,有時甚至有些過分。文章具體描寫了自己在德國和美國所領略到的西方社會的“狗文化”以及自己的遭遇和感受,以對比的方式寫出了西方人對狗的寵愛和自己對狗的厭惡。
中國人除了對狗有很深的偏見之外,也有難以言說的寵愛。作者首先指出在中國文化中狗是卑賤的,接著通過漢語中跟“狗”相關詞語的分析,來論證自己的觀點。但作者也非?陀^地描述了漢文化中對狗的寵愛的一面。
東西方對狗的感情和態度的不同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的。
2.作者通過中西方對狗的不同看法的比較,最后得出了什么結論?
作者將西方人視狗作朋友、奉為上賓和中國人歷來對狗充滿著一種矛盾心態進行了一番對比,指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即使是面對同一事物,也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由此得出結論:做翻譯文學比較文化的學問最難,難在其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是不可言傳又很難完全意會的。
五、課堂拓展
1.談談你所了解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差異現象。(學生交流 )
、偕剩好總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顏色,一個國家和民族也一樣,對不同顏色的喜好從整體上可以反映出一個民族或者國家的審美情趣與好惡傾向。
有一次碰到歐盟委員會的一對教授夫婦,談起上海apec會議上各國領導人穿的中國民族服裝,他們都說非常好看,但有一點不太明白,為什么亞洲領導人大多穿紅色,而西方領導人則多選擇了藍色。我說顏色都是領導人自己選定的。大概亞洲國家有著相同的文化背景,紅色在中國文化里,也可能在整個亞洲文化中都代表著幸運、財富和吉祥如意,所以亞洲領導人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紅色。而西方人認為紅色是血的顏色,表示沖動、革命和動亂。我反問他們,藍色在西方文化里代表什么?他們說西方人認為,藍色代表冷靜和沉著。
、诮邮芏Y物:在過年期間某某邀請了他的一位外國朋友來家里吃飯,外國朋友送了一件禮物給他,并要求他當面拆開禮物看,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中國人是不習慣當面拆開禮物的,而西方國家則不同。外國朋友對于他的反應感到不可理解。
③在吃飯時,餐桌上準備了一桌的菜而中國人則習慣客氣說沒什么菜,而外國朋友則無法理解,覺得很奇怪。
、芪覈娜后w性文化,非常重視家庭親友關系,把它視為組成社會的細胞;而在西方國家,崇尚獨立自主自強自立。中國人重視傳統的君臣、父子,論資排輩,等級森嚴,而在英美國家,長輩與晚輩間地位平等,不計較老少界限,多以朋友相處。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歷來崇尚“四世同堂”、“合家團圓”,自古就有“父母在,不遠游”的良言古訓;而在英美國家,18歲的子女仍住在家里依靠父母生活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他們必須依靠自己的雙手去獨立生活。同樣,年齡大的父母即使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一般也不會拖累子女,他們往往要住進老人院,由社會關照。
⑤繪畫:中國畫大開大闔、潑墨寫意和歐洲油畫講究的人體比例和光學原理等完全是屬于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技術范疇,似乎很難有共同語言。歐洲人有時不太能夠理解我們過于抽象的藝術表現手法,我們有時也會認為歐洲人的藝術技巧過于寫實本分,缺乏靈氣?炊嗔藲W洲繪畫史上被奉為經典的宗教題材畫作,中國人有時在感嘆其技法寫實細膩的同時,也會感慨歐洲大師們想象力的貧乏:為了說明天使在飛,就非得給那些可愛的小精靈們加上一雙翅膀。而我們的祖先不也畫了幾千年了嗎,在那些美麗的仙女旁邊加上幾朵白云,她們不就飛起來了嗎?多有意境,多有想象空間啊。
2.對文化的升格認識。(教師點撥)
《辭源》對文化這兩個字具有比較準確的定義:人類生存和繁衍的模式叫文化。很多專家認為大致可歸納出三個方面的含義,即觀念形態、精神產品、生活方式。
《說不盡的狗》原文第五自然段,細想起來,這可能是出于一種漢民族的集體無意識的歷史積累。
所謂集體無意識,簡單地說,就是一種代代相傳的無數同類經驗在某一種族全體成員心理上的沉淀物。
“集體無意識”作為一種典型的群體心理現象無處不在,并一直在默默而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思想和我們的行為,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就是“封建社會”下所形成集體無意識的犧牲品。
3.討論:對待眾多的文化差異現象,我們應持怎樣的態度。(學生討論)
、傥幕枰獪贤、交流,從而對它有個客觀的認識。
、谑澜缡秦S富、多元的,要包容、尊重各種不同的文化。
、蹖炐愕奈幕瑧侠淼亟邮,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六、課外練習
1. 圍繞“文化差異之研究”這一活動主題,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自行選定研究角度,制定計劃,確定研究方法,利用圖書館、閱覽室、網絡等資源,收集相關資料或信息,經討論、整理,然后寫出論文或總結。
2.查詞典搜集有關狗(犬)的熟語,并能準確解釋其含義。
附:有關狗或犬的熟語:
【狼心狗肺】喻像禽獸般惡毒殘暴的人,或不講道理、忘恩負義的人。
【豬狗不如】比喻下等。
【雞飛狗跳】形容雜亂、亂遭遭之情形。
【雞零狗碎】瑣碎零星的物品。
【雞鳴狗盜】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狐朋狗友】比喻損友。
【人模狗樣】譏諷人的舉止和身分不相稱。
【偷雞摸狗】1.偷竊的行為。2.形容做事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3.比喻男女間不正常的關系。亦作偷雞盜狗﹑偷雞吊狗﹑戲雞偷狗。
【兔死狗烹】比喻事成之后,出過力的人即遭到殺戮或見棄的命運。亦作兔盡狗烹。
【打狗欺主】比喻欺負別人的部下就等于冒犯了他的主子。
【打落水狗】趁他人失敗或危難時再加以打擊。
【狐朋狗黨】比喻互相勾結的壞人。亦作狗黨狐群﹑狐朋狗友。
【狗皮膏藥】原指中醫外用的膏藥,亦可比喻騙人的東西。
【狗仗人勢】比喻倚仗權勢欺人。
【狗血淋頭】比喻把人罵得很兇。亦作狗血噴頭﹑狗血噴臉。
【狗屁不通】比喻說話或文章極不通順。
【狗茍蠅營】比喻小人鉆營攀附、阿諛諂媚的行為。亦作蠅營狗茍。
【狗頭軍師】諷稱喜歡在背后替人出餿主意,但又無法成大事的人。
【狗急跳墻】比喻走投無路時,不顧后果的冒險,只求一條生路。
【狗尾續貂】諷刺任官太濫。亦比喻用較差的續在好的后面。亦作狗續貂尾。
【嫁狗隨狗】比喻女子嫁夫,隨遇而安。
含“狗”(“犬”)的其他熟語:
【犬馬之勞】謙稱自己微薄的服務像犬馬一般微不足道。
【喪家之犬】譏誚不得志的人,逃走得十分狼狽。
【蜀犬吠日】喻少見多怪。
【聲色犬馬】形容生活非常糜爛。
【雞犬不留】趕盡殺絕,不留活口。
【雞犬不寧】比喻騷擾得很厲害。
【雞犬升天】比喻一個人做了大官,同他有關系的人也跟著得勢。
【土雞瓦犬】泥捏的雞,瓦造的犬。比喻徒有其表,實為無用之物。
【犬牙相錯】1.形容兩物交界處,參差不齊,互相銜入的形狀。2.用來形容兩種以上的勢力,彼此互相牽制。
狗眼看人低、虎父無犬子、賣狗皮膏藥、狗改不了吃屎、虎落平原被犬欺、畫虎不成反類犬、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兒不嫌母丑,狗不怨主貧、癩狗扶不上墻、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落水狗上岸 ——窮抖、狗咬呂洞賓 ——不識好人心、肉包子打狗 ——有去無回。
說不盡的狗 篇3
◎課前自主
【走進作者】
孫紹振,1936年出生,江蘇鹽城人。196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福建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生創作勤奮,著作等身,尤以文藝批評及幽默文論見長。獲曾憲梓獎金二等獎,學術及創作成果多次獲省社科一、二等獎,《人民日報》等全國性報刊和全國性學會一、二等獎。代表幽默文《美女危險論》 。
【教材簡析】
文章主要討論了西方人和中國人對狗的態度和感情的不同以及中國人對“狗” “說不盡”的復雜心理。文章開篇提出話題,引出問題。首先作者交代了寫作的緣由。文章開頭寫到“歌德曾作著名散文《說不盡的莎士比亞》,竟然引發我的靈感作《說不盡的狗》”,而之所以是引發的靈感跟“狗”有關系,又是因為“香港嶺南大學翻譯系的陳德鴻博士,請我為他們系作報告”,讓“我”很為難,因為“在我看來,世界上的事除了中liu合彩,翻譯最難”,難是難在“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 “那幾乎是不可言傳,又很難完全意會的”,由此引出全文的話題“狗”。這個開頭一環扣一環, 自然而嚴謹,既緊扣了題目,又為全文定下基調。接著作者具體描寫自己在德國和美國所領略到的西方社會的“狗文化”以及自己的遭遇和感受,以對比的方式寫出了西方人對狗的寵愛和自己對狗的厭惡,與之相應,更幽默傳神地表達了自己處在兩種文化中的矛盾和尷尬。
第 4 段承上啟下,作者經歷了兩種文化的碰撞之后,自然地提出了問題,“為什么愛潔成癖的德國、美國漂亮女人抱著狗親吻而不覺其臟,而我這個為柏楊先生斥為‘臟亂醬缸'中‘丑陋的中國人'竟然天生擁有一種身如菩提、心如明鏡的潔凈感”為下文進一步展開議論做好了準備。
針對問題,作者首先提出答案,就是“這可能是出于一種漢民族的集體無意識的歷史積累”,點出在中國文化中,狗是卑賤的。接著作者通過漢語當中跟“狗”有關系的詞語的分析,來論證自己的觀點。講了中國的情況后,作者又自然地聯想到歐美的情況,從狗聯想到魚,將中國人和西方人對動物的不同態度再次進行比較。
在分析問題、回答問題時,作者并不是以一個批評家的身份去進行評價,而是始終以一種客觀、輕松而幽默的口吻來擺事實,因此盡管內容上偏向于認為“善良的漢人對狗實在成見太深,而且毫無道理”,但讀來卻不覺咄咄逼人,反而顯得真實、親切。之后,作者筆鋒一轉,寫漢文化中“寵愛”狗的一面。首先是“在漢語語義形成初期”,狗是“很受寵愛的”,以生肖屬相為據;然后是“不走極端的漢人,有時對狗比西方人更寵愛”,以對孩子和喜愛的人的稱呼為例,將漢文化中有關狗的部分較完整地勾勒了出來。
最后,作者回應開頭,從“狗”再回到比較文化的問題上來,以錢鐘書的一段軼事為引子,再次強調翻譯文學和比較文化之難,最后以調侃的筆調來表明自己的態度。
【課文初探】
1.文章題目是說“狗”,但文章所論述的問題卻并不是“狗”,是什么?
2.通讀全文,歸納一下,中西兩種文化背景下的人對狗的看法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這樣?
3.作者通過中西方對狗的不同看法的比較,最后得出了什么結論?
4.此文落筆肆意汪洋,看似隨情人性,然而前后照應,結構謹嚴。試舉例說明。
◎ 拓展提升
【基礎知識】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正確的一組是
a.勖勉(xù) 豐稔(rěn)
熨帖(yù) 渾身解數(xiè)
b.諂媚(xiàn) 擇菜(zé)
札記(zhá) 載歌載舞(zài)
c.齲齒(qǔ) 拘泥(nì)
諍友(zhèng) 畏葸不前 (sǐ)
d.饕餮(tāo) 裨益(pí)
整飭(chì) 概不賒賬(shē)
2.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a、 我不是什么頑固,但是,瓜田李下,總還是避一下的好。
b、 長征很艱苦,常常用草根樹皮當飯吃,但是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同志們面對困難都甘之如飴。
c、 足球比賽正在激烈進行著,只見一個防守隊員快步趕上,抱住對方進攻隊員的肩膀,從后面強行掀倒對方,而裁判卻對此熟視無睹。
d、他對這臺復雜機器的性能了如指掌,有如目無全牛,操作自如。
3.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為適應改造老專業、建設和發展新專業的要求,我校要建立新的規章制度等一系列工作。
b、中國人民解放軍這個大熔爐,煉紅了我們的思想,煉硬了我們的作風,在革命化的道路上邁開了堅實的一步。
c、當上級宣布我們攝制組成立并交給我們任務的時候,我們大家有既光榮又愉快的感覺是頗難以形容的。
d、他積極支持這一建議,并召集常委會進行研究,統一安排了現場會的內容、時間和參觀人員,并且提出了會議中應注意的問題。
4.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語句的順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
在蒙蒙細雨中,戊子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鄭黃帝故里舉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表達了中華兒女“祈福北京奧運盛會”的心愿。來自海內外的2萬多名炎黃子孫共拜華夏始祖,共建中華精神家園,祈福北京奧運盛會。
、汆噥喥、許海峰、熊倪等29名歷屆奧運會冠軍走到祈福樹下
②高大的漢白玉雕塑的黃帝坐像,神情莊嚴
、蹖⒖逃凶8W運文字的紅色祈福牌懸掛在祈福樹上
、芫帱S帝坐像50米的正前方
⑤金黃色的枝葉閃爍著耀眼的光
、抟豢酶7米、象征著中華根脈的祈福樹
a、①③⑤⑥②④ b、②④①⑥⑤③
c、②④⑥⑤①③ d、⑥⑤②④①③
【詩歌鑒賞】
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長門怨(其一) 劉皂
雨滴長門秋夜長,愁心和雨到昭陽。
淚痕不學君恩斷,拭卻千行更萬行。
(1)這首詩第一句中的“滴”可否換成“落”或其它詞?請簡述理由。
(2)本詩第三、四句在藝術手法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
【閱讀提升】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一個人在山上 鄧 陪
我現在的家在岳麓山下。
我所住房子的背后,不知什么時候被人探出一條路來。每天一早會有很多人從這里爬上岳麓山進行晨練,這等熱鬧要到上午10點以后才告平息。
也就是說,如果不是假日,緊靠我家的岳麓山,每天上午10點以后便是孤獨的。
我曾陪同我外地的朋友登過好幾次岳麓山(當然是花了10元門票從正門進去的)。去賞玩的都是大家必去的熟悉的景點,像愛晚亭、麓山寺、蔡愕墓、云麓宮、鳥語林等等。
我覺得那沒意思極了。
我討厭任何預見性很強的像履行任務似的行動,包括以開心為目的的旅游。
我決定去看看孤獨時的岳麓山。
一個非假日的秋日的下午,我一個人登上了岳麓山。這時候,無憂無慮的孩子大多在上課,為衣食之憂的成人在勞作。一邊爬山的時候,我就為自己能有這么一份悠閑而愜意不已;待登上山頂,我更是驚異于呈現在我眼里的岳麓山:它有了我以前未見的大氣、厚重、靜穆、空曠、遼遠。
岳麓山陌生了。我一下子喜歡極了這種熟悉里的陌生。
隨便找了一處地方坐下來,俯瞰山下棋盤似的城市,需看看頭頂離得近了的天空,山不說話,巍峨卻在我的心里形成了。我眼前的山石、樹木靜靜地立著,孤獨中卻有一股凜然的傲氣,只有這秋日里漸漸走向衰敗的小草還在使著小小的性子調皮,隨風輕輕搖曳著。其實,它也是傲然的呢,它不懼怕生命的凋零。
我突然對它們心生崇敬起來,人說高處不勝寒,可是山可以。山上的泥石、樹木、花草可以。
我有種沖動,想走近任何的一塊石頭,一棵樹,跟它們說說話;想俯下身子親近每一株草,跟它們交心。誰說沉默意味著沒有生命呢,或許,它們比我的祖輩都年長呢。令人欽敬的是,歲月似劍,風雨如磐,它們按著自己的信念活成了自己的模樣,一座山其實就是一幅經年不變的畫,我看到的其實就是我父輩看到的那幅——或許,我眼下站著的這塊地方,在若干年前就是一位衣袂飄飄的詩人或豪氣干云的武士所親臨過的?墒牵@山上的一切,不論遭遇自然無情的侵襲還是人類親切的探訪,都呈現出宿命似的接納,沒有悲喜的跌宕。這種神閑氣定的大氣魄,人哪里會有!
我想起小時候在鄉下的時候,看到那農田里的稻谷,在沉默和樸素里任由時光的安排,抽穗、揚花、結谷,然后回到農人的倉儲里,我以為那是懦弱的沒有生命的,今天,一個人在山上,突然感覺到一座山與一棵稻谷命運的相似,我于是幡然領悟:其實,真實的生命才應該像一座山、一棵稻谷那樣不加雕飾地完成過程,不加挑剔地歸依結果。真正的強大有時就是不奢求,不抗拒。
人活著總無法擺脫奢望,歸順自然,所以人別說比自然活著的萬物渺小,比自然本身都渺小。
譬如登山,你很少看到一個人孤獨地登山,而只是成群結隊地開心賞玩。你把山看成了景點,你就無法領略到山的生命。有人說見了黃河你得跪下去面對、解讀,面對山也應該是——至少我們的靈魂應該是。
你不妨一個人登一次山,你會發現:一個人在山上,面對沉默不語的山,用不著比較,你就渺小了。
我感覺我登上了山,人卻站在了山腳下。
1.作者寫到“岳麓山陌生了。我一下子喜歡極了這種熟悉里的陌生”。
①“熟悉”是因為
、凇澳吧笔且驗
2.作者寫到“我突然對它們心生崇敬起來,人人說高處不勝寒,可是山可以。山上的泥石、樹林、花草可以”。聯系上下文,作者這樣說的理由是:
3.作者寫山的同時,想起小時候家鄉的稻谷,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4.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鑒賞,正確的兩項是
a、對于自然無情的侵襲和人類親切的探訪,山的一切都會欣喜的接納,這種“大氣”令人類感慨和崇仰。
b、人活著只要擺脫了奢望,人就會和自然活著的萬物一樣偉大,和自然本身一樣偉大。
c、作者領悟到真實強大的生命應該是不加雕飾,不加挑剔,不奢求,不抗拒。
d、“你把山看成了景點,你就無法領略到山的生命”,意在強調只有一個人登山時才會有新的發現和頓悟。
e、作者著力抒寫自己登山時的感受,當你用心靈去面對、解讀山上的泥石、樹木和花草時,便可以領略到山在沉默中蘊涵的真正強大的生命力。
【語言表達】
1.下面一則廣播新聞的導語不精練,附加成分較多,淹沒了主題。請根據廣播新聞導語要短,必須緊緊圍繞事件的主題,提煉其中新聞事件特點,改寫這段導語。(不超過50字)
當舉世聞名的成昆鐵路從“死亡的禁區”鑿通之后,一些外國專家曾下過這樣的斷言:這條鐵路即使修成也經不住大自然摧毀,不出十年將從地球上抹去。然而,成昆線三萬多名鐵路員工用治山治水的累累成果作出了否定的回答。昨天(6月30日)成都鐵路局西冒分局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舉行了成昆鐵路通車二十周年慶祝活動。
改寫:
2.下面一則征文啟事中存在標點符號、語言不得體等毛病,請找出來并加修改。
、僦荡诵履昙磳⒌絹碇H,②我們欣喜地告訴您:《新世紀中國》網站創辦五周年了。③為祝賀網站創辦五周年,④并配合湖南新世紀出版社即將出版的“著名文化網站叢書”中的
《新世紀中國(卷)》,⑤本網將從即日起到6月7日開展《(新世紀中國)與我》征文活動。⑥要求這四年來與網站共同成長、一起思考的各位作者、讀者和網友等新老朋友撰文投稿,⑦并懇切希望您繼續給以支持。
序號: 改為:
序號: 改為:
序號: 改為:
序號: 改為:
3.某城市最近正在創建全國精神文明城市,但“公用電話亭遭到大面積破壞”“廣場草坪被人們肆意踐踏”“市民隨地吐痰”“電線桿、護欄、墻壁亂貼廣告”等現象讓相關部門非常頭疼。于是決定向社會征集愛護公共設施的提示語。請你以一普通市民的身份參與這一活動。要求:①親切友好,具有感染力和教育意義。②不要使用禁止性的語言。③任選兩條。
答:①
②
4.下面是某校高三(2)班幾位同學在畢業時和班主任暢談友誼時,對“友誼”的不同表達,請在下面的橫線上寫兩句運用比喻、結構相似、基本符合人物身份的句子。(6分)
班主任老師說,友誼是一束心靈碰撞出的火花,能照亮生命的每一站航程;
語文課代表說:
化學課代表說:友誼是一種超強的催化劑,能讓不可調和的物質融為一體;
數學課代表說:
【寫作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作。
美國億萬富翁查克•費尼創建的慈善基金會20余年來已經捐出40億美元,他要求基金會在XX年前捐光剩下的40億美元,但他不讓基金會以自己的名字來命名,所有捐獻活動幾乎也都是匿名進行的。這位76歲的老人當初只給自己留下了不到100萬美元的財產,他如今連小汽車也沒有,還和妻子擠在舊金山的一套一居室的出租屋里,但他甘之如飴。
XX年雪災時期,湖南湘潭一場晚會募捐1845.8萬元,22天后,民政局宣布還有800萬捐款沒有到位。整個湖南募集近3億,至少7000萬沒有到賬。拖欠企業說,市領導希望他們捐100萬,他們答應捐50萬,但籌集資金也很困難。另一個企業捐款500萬,是為了“和政府搞好關系”。
要求: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3.說不盡的狗
【課文初探】
1.文章題目是說“狗”,但文章所論述的問題卻并不是“狗”。從文章首段可以得知:寫作此文的原由是香港嶺南大學翻譯系請作者作個報告,講一講比較文學,而作者深感其不易,并以“狗”一詞在中西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理解來佐證。因此說,此文題目是說“狗”,而文章論述的實際上是中西文化的差異造成做翻譯文學、比較文化的學問最難。
2.西方人對狗非常的寵愛,有時甚至有些過份。文章具體描寫了自己在德國和美國所領略到的西方社會的“狗文化”以及自己的遭遇和感受,以對比的方式寫出了西方人對狗的寵愛和自己對狗的厭惡。
中國人除了對狗有很深的偏見之外,也有難以言說的寵愛。作者首先指出在中國文化中狗是卑賤的,接著通過漢語中跟“狗”相關詞語的分析,來論證自己的觀點。但作者也非?陀^地描述了漢文化中對狗的寵愛的一面。
3.作者將西方人視狗作朋友、奉為上賓和中國人歷來對狗充滿著一種矛盾心態進行了一番對比,指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即使是面對同一事物,也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由此得出結論:做翻譯文學比較文化的學問最難,難在其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是不可言傳又很難完全意會的。
4.此文視野開闊,選材豐富,看似隨意落筆,信馬由韁,但實際上上下連貫,結構謹嚴。主要體現在內容的銜接和結構的照應上。例如:第四段的承上啟下的過渡,最后一段的照應開頭,都清楚地顯示出文章的嚴謹和形散神聚的特點。
【基礎知識】
1.a b.諂(chǎn)擇(zhái);c葸(xǐ);d裨(bì)
2.c (a.瓜田李下:“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原詩字面的意思是:在瓜地里,不要彎腰提鞋;在結著李子的樹下,不要舉手整地帽子。意思是讓人們要注意自己所處的地位,避免嫌疑。而瓜田李下就是指容易發生嫌疑的地方。 b.甘之如飴:甘,甜,引申為情愿、樂意;飴,麥芽糖。把它看得像糖一樣甜。比喻樂意從事某種辛苦的工作,勇于承擔最大的犧牲。c.“熟視無睹”的意思是經?吹絽s像不曾看見一樣,形容對眼前的事物不關心或漫不經心。這里不是“經?吹健保羌傺b沒看見,應用“視而不見”。d.目無全牛: 技藝十分純熟,常誤解為沒有全局觀念。)
3.d (a成分殘缺。“要”后面加“做好”或“建立新的規章制度,開展一系列工作”。b缺主語。加“使我們”在“革命化的”前。c雜糅。“感覺”后加逗號,加“這種感覺”在“是頗難以形容的”前。
4.c
【詩歌鑒賞】
。1)不能。因為:①“滴”是雨落下的聲音,可以反襯夜晚的靜,形象地寫出了詩人內心的寂寞與悲傷。②“滴”的時間長,與后文的“秋夜長”形成照應,暗示作者內心的愁思無盡。
。2)① 運用擬人的修辭,把“淚痕”比成人,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對“君”的怨恨。②運用對比的表現手法,把“淚痕”的無盡和“君恩”的有限形成對比,突出作者內心的憂傷和恨意。③運用夸張的修辭,說淚痕“拭卻千行更萬行”,突出作者淚水之多,憂傷之深。
【閱讀提升】
1.①家住岳麓山下,也曾幾次登過岳麓山。
、诠陋殨r的岳麓山有我以前未見過的大氣、厚重、靜穆、空曠、遼遠。
2.它們的孤獨中有一股凜然的傲氣,它們不懼怕生命的凋零,它們按照自己的信念活成了自己的模樣。
3.通過聯想,領悟到真實的生命應該不加雕飾地完成過程,不加挑剔地歸依結果;颍和ㄟ^聯想展示同樣沉默樸素的生命,從而達到強化本文主旨的作用。
4.c、e (a“欣喜”一詞錯,原文為“宿命似的接納”;b“只要”一詞以偏概全,太絕對;d“把山看成景點”應包含兩層含義:其一是“成群結隊”,其二是“開心賞玩”,選項中說“只有一個人去登山……”并沒有否定游玩時的心態“開心賞玩”,把文章原意縮小了。)
【語言表達】
1.提示:應刪去過多的附加成分;緊緊扣住成昆鐵路通車二十周年的重大意義,用兩個數字相比較,來表現事物的核心;簡潔精練,生動具體;更加強烈地表達主題。
2.示例:曾經被外國專家斷言不出十年就將從地球上被抹。去的成昆鐵路,6月30日驕傲地度過了它的二十歲生日。
3.②我們欣喜地告訴您,“新世紀中國”網站創辦孟周年了。③為慶視網站創辦五周年,⑤本網將從即日起到6月7 日開展“新世紀中國’與我”征文活動。⑥誠邀……
4.語文課代表說:友誼是一首激情洋溢的詩歌,能讓灰暗的心情變得亮麗; 數學課代表說:友誼是一道萬能的公式,能化解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題。(要有比喻,結構相似,符合人物身份。)
【寫作訓練】
材料是兩則內容相關而又相反的事例。說它們相關,是因為二者所反映的內容都是捐款;說它們相反,是因為二者捐款的目的不同,捐款的態度不同,以及捐款的程度不同。
至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兩種捐款反映了兩種不同的價值觀,這也是該材料作文的主旨,所以我們可以從價值觀方面來擬題立意,而擬題立意一旦確定以后,行文寫作就比較輕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