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列復句和遞進復句
并列復句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并列組合而成。這些分句或敘述相關的幾件事情,或說明一件事情的幾個方面,或表明一正一反兩方面的情況,它們之間沒有主次之分。也就是說,并列復句的幾個分句之間是并列的,平等的。
并列復句常常由分句直接組合而成。例如:
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唯聰明者善于運用學問。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第一句分別敘述幾種不同的人對待學問的態度;第二句是說明兩種不同的態度會產生的不同結果。
并列復句有時借助關聯詞語組合。常用的有“也”“又”“還”“既……又……”“一邊……一邊……”“一方面……另一方面……”“不是……而是……”等。例如:
這樣,他的腦子里所有的就不是空想,他的行動也就可以不斷地得到進步。
一邊讓雨淋濕我的頭發,一邊還想去田野悠然地踏青呢。
實驗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觀察,而是積極的、有計劃的探測。
這三例都是借用關聯詞語表示并列的幾種情況。應該注意的是第三句,用“不是……而是……”表明的是相反的兩種情況。
遞進復句由兩個有遞進關系的分句組成,后一個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個分句進一層,如程度更深,數量更大,范圍更廣等。
遞進復句一般要用關聯詞語連接,常用的關聯詞語有“更”“而且”“甚至”“尤其”“特別”“何況”“不但(不僅、不只、不光)……而且(并且、也、還)……”“尚且……何況……”等。例如:
那雨卻下得大了,而且下了一整天。
對于叔叔回國這件十拿九穩的事,大家還擬定了上千種計劃,甚至計劃到要用這位叔叔的錢置一所別墅。
老旦是我所最怕的東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
懷疑不僅是從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要步驟,也是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
我覺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學術中不可缺少,而且在應付今天的世界環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前三句只在后一個分句使用了關聯詞語,后兩句則是成對使用關聯詞語。這幾句中后一分句都是順著前一分句,將前一分句的意思推進了一層。
有一種遞進復句,后一分句是順著前一分句從相反的方面把意思推進一層。這樣的復句,前一分句常常從否定方面說,后一分句則從肯定方面說,常用的關聯詞語是“不但……反而……”“反而”等。例如:
過去人類沒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區反而為沙漠所并吞。
敵人的威脅不但不能使英雄屈服,反而激起英雄更大的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