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考作文備考一得
內容提要:在高考考場上,一些考生在作文時,常常由于太想考好反而考砸了,這就是高考作文中的“目的顫抖”現(xiàn)象。這是一種比較復雜的心理現(xiàn)象,它對高考考生的危害非常大。這種研究,不應該只是停留在心理輔導層面。本文從高考作文備考的角度進行分析,選擇從知識技能、材料積累、心理輔導等方面對學生加以訓練,以夯實作文基礎,達到最終克服“目的顫抖”的目的。
關鍵詞高考作文備考目的顫抖
我?guī)н^幾屆高三,幾乎每一屆都有學生在考場上出現(xiàn)類似的現(xiàn)象:
2005年高考。一個平時文筆較好、但作文經(jīng)常出現(xiàn)審題錯誤的考生,考前對家人說,這次一定要把自己近期的努力證明給家人看。帶著這種要“證明”給人看的“急躁”心態(tài)參加考試,該生在考場寫作文時左手發(fā)抖(該生習慣用左手寫字),右手按住左手寫,竟然也寫不出一個字。
當年廣東高考語文作文的話題是“紀念”,有考生就認定紀念家人肯定不能得高分,可是寫什么才能得高分呢?還有哪些材料適合寫進來呢?但這時“腦子里完全是一片空白”,其考試結果也就可想而在知了。果然,成績揭曉后,該生語文標準分僅得400多分!
這是“目的顫抖”現(xiàn)象的典型表現(xiàn)。
目的顫抖是一個心理學的概念,最早由奧地利的心理學家雷蒙•阿隆(r.aron,1905—1983)提出。他用來論證這個心理學概念的試驗非常簡單:在給小小的繡花針引線的時候,越是全神貫注地努力,手抖動得越厲害,線越不容易引入。阿隆簡潔明了地概括為:“目的性越強,越不容易成功。”
學生在作文時的“目的顫抖”現(xiàn)象,嚴重影響考生水平的正常發(fā)揮。由于作文占的分值太大,往往作文垮則語文垮,從而直接導致本來成績不錯的考生落榜。
“目的顫抖”現(xiàn)象,既屬于心理層面的問題,也屬于知識與能力層面的問題。歸根到底,還是技不如人,心里沒底。針對學生作文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目的顫抖”現(xiàn)象的實際,2006屆,我在高考作文備考訓練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來夯實學生的作文基礎,以提高他們的自信,幫助他們克服“目的顫抖”現(xiàn)象。
一、摸清情況,了解作文現(xiàn)狀
在接手2006屆高三后,為了了解學生的作文情況,我對兩個班的學生作了一次調查,其中一項統(tǒng)計如下:
我每次在帶畢業(yè)班時都會進行類似的調查。作文分是否穩(wěn)定對以后作文訓練的參考價值很大,不穩(wěn)定的比率越高,從樂觀的角度看,學生潛力越大;從悲觀的角度看,說明學生問題越多,忽高忽低的成績容易讓學生對作文喪失信心,從而導致他們想走得高分的“捷徑”。失分原因的調查,主要是想從知識技能層面(a項)、材料積累層面(b項)、心理層面(c項)等來了解學生的需要,從而作出有針對性的指導。雖然“越想寫好,越寫不好”的學生有一屆比一屆多的趨勢,但超過36%的比率還是讓我吃驚,而接近60%的學生作文分不穩(wěn)定,完全有可能使這一比率繼續(xù)升高。這說明現(xiàn)在的高三學生,單純對他們進行學習方面的指導已遠遠不夠,加強包括心理層面等等在內的輔導在語文教學中已經(jīng)是非常必要的了。
“越想寫好,越寫不好”的現(xiàn)象常見于作文基礎不太好的同學,但也有部分是追求高分的同學。通過與他們的交流,發(fā)現(xiàn)他們對自己的作文期待比較高,但又不夠自信,于是走上了熱衷于模仿高考高分作文、迫切希望老師提供作文套路的“捷徑”。這種“功利性”很強的學習態(tài)度,既違背了語文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又折射出學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tài),最終將導致“目的顫抖”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越想寫好,越寫不好”正是“目的性越強,越不容易成功”在寫作中的具體體現(xiàn)。
二、重視起點,熟悉作文標準
要克服學生作文學習中的“目的顫抖”現(xiàn)象,首先應要求學生重視作文的“起點”——作文的基本的要求,同時,讓他們熟悉高考作文評分標準,使他們明白怎樣評價作文。
高中作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2003年版)對高中學生的作文要求是:進一步提高記敘、說明、議論、抒情等基本表達能力,并努力學習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
余秋雨認為:“作文訓練,說到底,是生命與生命之間表達和溝通的訓練。┅┅要表達生命,必須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術手段;要溝通生命,又必須掌握被別的生命理解的一些共通規(guī)則。”
掌握基本的表達能力與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再掌握一些余秋雨所說的“技術手段和共通規(guī)則”,這就是寫好高中作文的基礎。練好這些基本功,對于具有一定基礎的高三學生而言困難并不大。至于怎樣訓練,后面將具體舉例解說。淺顯易懂的道理,老師自信肯定的語氣,都有利于增強他們急需的自信心。
讓學生熟悉高考作文評分標準也很重要。學生作文要得高分,必須明白怎樣的文章才能的高分。高考作文評分標準分為兩個部分:基礎等級分與發(fā)展等級分。夯實作文基礎,抓住基礎等級分;發(fā)揮自己的長處,爭取發(fā)展等級多拿分。要讓學生明白,其實高考高分作文并不是只有一種模式,可以讓學生參考近幾年的高考高分作文。因此可以鼓勵學生,語言比較好的抓住“有文采”做文章,閱讀面比較廣的抓住“豐富”做文章,擅長說理的則在“深刻”方面做文章:這些都有利于自己獲得高分。
熟悉高考作文評分標準的方式,可以是全班同評一篇文章,也可以是各自評自己的作文,或者評別人的文章,重要的是師生一起探討、交流。多練、多評以后,心中便有了一桿衡量作文的秤。
明白了作文的基本要求,知道了作文考核的評分標準,作文的訓練便有了方向與目標,從而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這種訓練,有利于學生擺脫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
三、分步訓練,建立作文框架
寫好高考作文的目標,是學生學習和奮斗的原動力。但如果過于注重結果,目標盯得太緊,就容易心理疲勞,一旦它和心中的目標有偏差,心理上就會自責,目標就成了負擔,從而導致“目的性越強,越不容易成功”的“目的顫抖”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一位著名的馬拉松運動員,在總結他成功的經(jīng)驗時說,比賽前他一定要到賽場走一圈,每隔不遠找一個顯眼的參照物,然后在比賽時很容易就到達一個又一個目標,通過這種形式,40多公里,他比別人跑得更輕松。作文也一樣。把寫好作文這個目標分解為若干小目標,讓學生在實現(xiàn)一個個小目標的過程中,既夯實了作文基礎,又不斷地提高了自信心。
比如可以把高考作文訓練分解為如下:
根目標:句群訓練——注意句子與句子的關系
根目標:段內訓練——注意段落內部句群關系
子目標:形式的訓練根目標:段段訓練——注意段落與段落的關系
根目標:完篇訓練——注意結構的照應與完整
根目錄:怎樣進行記敘
子目標:內容的訓練根目錄:怎樣發(fā)表議論
根目錄:怎樣敘議結合
形式的訓練即文章骨架的訓練,也是一種思維的訓練。葉圣陶曾說:“語文教育在基本訓練中,最重要的還是思維的訓練,不要只顧到語言文字方面,忽略了思維的訓練。”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作文結構意識,學生就會覺得作文是有章可循的,而不會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正如人只有站起來才能走路,才能跑、跳一樣,文章只有骨架立起來后,才能自由發(fā)揮。學生在作文時,頭腦中一定要先有了大致的構思,一定要明白文章的基本形式,然后才能下筆成文。
內容的訓練看起來簡單,但它是文章的“神”,因而更重要。對高三的學生而言,記敘與議論本身不是什么難題,難就難在在不同的文體中怎樣進行。比如議論文中的記敘與記敘文的記敘有什么不同,什么時候、怎樣進行記敘;記敘文中什么時候可發(fā)表議論、怎樣發(fā)表議論,這些都是有講究的。
把寫好作文的目標分解為形式與內容的訓練兩個子目標,兩個子目標又各分解為幾個根目標,指導學生逐個突破,一步步讓學生樹立文體意識;這種訓練還讓學生明白,作文是一個整體,各部分之間是有它的內在聯(lián)系的,什么時候該記敘,怎樣記敘,什么時候發(fā)議論,該怎樣發(fā)議論,等等,最終達到讓學生夯實作文基礎的目的。
這些訓練每一步都有明確目的,因而學生每完成一步就可以“享受”一次成功,心里就增加一點自信,這非常有利于改善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摒棄所謂“捷徑”,從而達到消除由于目的性過強而引起的焦慮心態(tài)。
四、掌握“規(guī)律”,增強作文信心
在學生掌握好作文的“基本功”之后,為了讓學生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可以明確告訴學生,他們的水平已經(jīng)可以“保本”了。但要想獲得高分,必須掌握考場作文的一些“規(guī)律”。這些能影響高考的“規(guī)律”大多與智力無關,可以稱之為考場的非智力因素。
考場作文得高分要遵循哪些規(guī)律呢?這里舉例說幾點:
在作文時,要有尊重出題者的意識。
運動員要在賽場上獲得佳績,聽從裁判的指令是前提,否則會被罰出場;一個學生要在考場上獲得佳績,聽從出題者的指令是前提,否則會被判偏題。尊重出題者,在作文上就是要根據(jù)出題者的指令作文,在讀懂材料、理解話題、分析命題意圖等等之后再按要求作文。
在作文時,要有尊重改卷者的意識。
在《高考作文55分鐘鎖定55分》一書中,作者認為,高考作文為應試作文,它的價值就是讓一兩個人讀,然后給你一個也許影響你命運的分數(shù),這是很有道理的。你用將近一個小時寫的文章,在改卷場上不過露面一兩分鐘。要在一兩分鐘內向閱卷者展示自己的才華并給他們深刻印象,就必須尊重改卷者,表現(xiàn)在書寫要工整,入題要快,觀點要明確等等。
在作文時,還要體現(xiàn)積極樂觀的一面。因為老師們相信,那些牢騷滿腹唉聲嘆氣的人是很難成就一番事業(yè)的,而成功人士大多對生活持一種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
在作文時,還有一點要特別強調:選擇能表現(xiàn)自己才華的文體。文無定法,在話題作文出現(xiàn)之初,曾出現(xiàn)了許多嶄新的文體,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具體到個人,能充分發(fā)揮你的水平、體現(xiàn)你的才能的文體就是好文體。
考場作文的“規(guī)律”當然不只這些,需要我們在平時訓練中多作總結。掌握了這些,有利于保持作文得分的穩(wěn)定,從而有利于樹立學生對作文的信心。
五、盤活“積累”,增加作文厚度
一些學生在考場上由于太想考好而緊張,導致“大腦一片空白”,這固然有知識技能與心理方面的原因,但也與資料積累的無序性有關。對高三的學生而言,多多少少都積累了一些材料,關鍵是怎樣有效的盤活自己的“資料庫”。
怎樣讓自己的積累“活”起來呢?方法很多,關鍵是把資料分門別類,把有關資料串聯(lián)起來,比如分為“立志類”、“愛國類”等,或者“古代中國”、“近代中國”、“外國”等,或者“課內”、“課外”等,然后善于用作文題來激活這些資料。比如2005年的廣東高考題“紀念”,很多材料可以寫進文章:愛國類的人物、古代中國的成就、近代中國的屈辱、課內學過的人物事件等等,就都可以用來“紀念”。
積累豐富了,積累的資料條理化了,這就有利于我們從中選擇抽取合適的資料,無論遇到什么題目,我們就能做到心里有底心不慌,不再會在想用材料的時候“大腦一片空白”。而且,一旦盤活了積累的材料,就為合理的運用材料提供了條件,從而豐富了作文的內容,增加了文章的厚度。如果能做到這一步,“目的顫抖”也就不會出現(xiàn)了。
六、淡化目標,調整作文心態(tài)
具備了寫好作文的基礎,還要善于調整作文時的心理狀態(tài)。從上面的調查可以看出,相當多的學生考場作文時是憑感覺的,而從總的情況看,學生平時作文時,一般感覺比考場好,水平也往往發(fā)揮得比考場好。對于這部分學生,主要進行心態(tài)調整,避免怯場,淡化一定要考好的過強“目的性”,才能克服“目的顫抖”,發(fā)揮正常水平。
那么,怎樣進行調整呢?心理調整的方法很多,這里主要介紹三種:
1.從嚴從難,亦平亦戰(zhàn)。既然學生有基礎,在平時能發(fā)揮出水平,那么就要求學生淡化考場意識。在雅典奧運會上,邢慧娜獲得5000米長跑冠軍,她在接受采訪時說,在比賽中,她一直以為還是在平時訓練。作文也一樣。只有平時從嚴從難要求自己,把平時當戰(zhàn)時,才能把戰(zhàn)時當平時,從而達到淡化考場意識、在考場也能發(fā)揮平時水平的目的。
2.機會均等,泰然處之。題目的難易對每個考生而言都是一樣的,我易人易,我難人難。不要因為題目容易而掉以輕心,因為對你的競爭對手而言也可能是容易的;也不要因為題目難而膽戰(zhàn)心驚,因為對你的競爭對手而言也可能是很難的。泰然處之,往往能正常發(fā)揮,甚至超常發(fā)揮。
3.作最充分的準備,作最壞的打算,得失平常心。這是臨考前的一種心理調節(jié)。教育學生做個理智的人,凡事要作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既要想到順利的一面,更要想到困難的一面,以免在困難和失敗時沒有心理退路。高爾夫球名將黑根在談起自己的制勝體會時說,他在打每一局球之前,都事前準備打出六個壞球,那么打出了壞球之后自己就覺得很正常,也不以為然了。而這樣做的結果常常出人意料,他并不會真的打出六個壞球,成績往往比想象要好;奧運冠軍劉翔說,他總是抱平常心參加比賽,可是他卻不斷奪取冠軍和打破世界紀錄。這些都是這種心理調節(jié)作用的證明。的確,事先承認會不可避免地犯錯誤,那么就可以減少心理壓力,從而能發(fā)揮出更好的水平。
以上幾點分別從加強知識技能方面、材料積累方面、心理調節(jié)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來幫助學生克服“目的顫抖”現(xiàn)象。在具體的教學中,由于每個學生個體的情況不同,所以還應該注重反饋,及時進行分類指導,比如一些學生某個環(huán)節(jié)不會處理,就應該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通過系統(tǒng)的訓練,學生的作文基礎得到加強,自信心有了明顯提高,許多學生認為至少知道作文是怎么回事、好作文是什么標準了,因而作文也沒有什么好怕的了。在高三第二期期中后的反饋調查中,認為自己作文成績穩(wěn)定的學生比率達到將近80%,而失分的主要原因一項中,“越想寫好,越寫不好”的人數(shù)大大減少,只有4人。
由于我們在作文備考中進行了有針對性地訓練,在2006年的高考中,考生在高考考場上精神狀態(tài)大都不錯,面對“雕刻心靈的天使”這個話題,一般都能從容應對,正常發(fā)揮,從而大都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成績。
附錄:參考文獻:
macrochen:《目的顫抖》
苦_苦:《目的顫抖》
梁琳玲:《目的顫抖》
《5年高考滿分話題作文精選》(方洲主編,珍藏卷,華語教育出版設)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03年版實驗)
《新課標中教師行為的變化》(傅道春編著,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語文課程標準研修》(200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考作文55分鐘鎖定55分》(周鵬編著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杭州市蕭山黨山中學 鄔昌玲
作者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