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教學
傳統知識觀追求知識的明確性、客觀性,僅僅把學科中基本的概念、原理當做知識,學習就是把知識儲藏到倉庫中;而現代知識觀則認為:知識具有非確定性、個人性和實踐性,知識不僅指的是概念、原理等學科知識,還包括過程、體驗、方法、策略以及價值觀,它組成一個多維立體的結構,學習是在喧鬧的工地上建筑自己的家園。這從香菱學詩“三部曲”中看得很清楚:第一步,提供必備的文體、篇章、語言等學科知識;第二步,指導閱讀積累,提供寫作示例,打好底子;第三步,在多次實踐中生成個體寫作知識,學習表達技巧,養成寫作習慣,構建有靈魂的寫作生活。這樣,由靜態的學科知識到動態的方法、策略等過程性知識,在實踐中最終生成有關詩歌寫作的認知、情感、技能、習慣的個體性知識,使香菱在寫作上獲得成功。由此可見,寫作教學中不僅有知識,而且有豐富的知識,寫作學習需要知識,只是這種知識并不局限于教科書上介紹的寫作知識,也并不僅僅指“寫作知識短文”,它還包括教學中生成的過程性、方法性、情感態度等寫作個體知識。明白這個道理,可以發現有關寫作知識爭論的兩種觀點都不免片面。那種堅持“有知識”“有幫助”的老師,其實是把教科書知識、“寫作短文”等當做唯一知識,而強調“沒知識”的老師雖然認識到靜態學科知識對學生寫作意義不大,但沒有認識到寫作個體知識的存在和價值。我們應該在現代知識觀的指導下形成對寫作知識全面科學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