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會議發言稿
。ㄎ澹┍M量口語化。國際會議發言稿不同于文章,首先是供耳聽,然后才是目間的,因此,不能之乎者也,一片書面語言。更使人難聽者是過長的句子。有的發言稿,一段話七八行,從頭到尾只有一個句號。長句套短句的構造在西方文字里較多,中國人寫發言稿不能模仿,否則,常使人讀不成句,聽起來也頗費神。文筆好者往往寫短而有力的句子。
寫國際會議講話槁首先要講構思。構思便是思考運用什么論據,從哪些角度,分多少問題來構筑講話稿的骨架。政府的方針政策、上級領導的指示和集體研究的結論是構思的主線。會議文件、與會代表的發言稿和會下活動得到的信息是思考的線索,平時多方積累的材料和通過實踐形成的觀點,則是填補骨架的肌肉和筋絡。關鍵是:如何在主線的指引下和思考線索的啟示下,發揮寫作者的主觀能動性,把肌肉和筋絡有機地填補在骨骼上,形成完美的肌體。構思是第一步,是搭架和布局的工作。構思做好了,成文、修改、定槁便不會太費事,至少不會出現大的反復。
國際會議的發言稿大體上有三種寫法:一種可稱之連篇式;另一種為列點式;第三種是介乎兩者之間的混合式。它們主要適用于中、長篇的正式發言稿。
。ㄒ唬┻B篇式。由若干意思連貫、前后銜接、環繞一個主題展開的部分組成。寫法上高屋建瓴、一氣呵成。這種寫法往往要求具有較高的邏輯性和較強的說理性。
以周總理1955年在亞非會議上的補充講話為例,就可以找到全文清晰的脈絡,包括:
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來求同而不是立異的;
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制度是好的,但在這個會上用不著來宣傳;
中國很可以在會上提出召開國際會議討論中國臺灣問題,但并沒有這樣做,以免會議陷入爭論;
亞非國家中雖存在不同的思想意識和社會制度,但都是從殖民主義統治下獨立起來的,沒有理由不可以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團結和支持。
這是一篇邏輯性亟強、緊扣“求同存異”的主題,高屋建領,從不同側面以實例正面化解一些人的疑慮,擲地作金石聲之作,讀后予人蕩氣回腸之感。
。ǘ┝悬c式。全文也是圍繞一個中心題目而寫,但各個組成部分既有一定聯系,又各個獨立,自成門庭。毛選中的《論十大關系》便是很好的范例。
試以“家庭”為題,擬一列點式的發言稿的提綱:
1.國際社會應對家庭的重要性給予充分重視;
2.貫徹有關國際會議決議時,應考慮到不同區域和國家的特點和實際情況;
3.應給予農村貧困家庭以特殊的關注和服務;
4.從法律上保障各家庭成員的平等權利和確定各自應盡的義務;
5.提高廣大公眾對家庭重要性、功能與問題的認識;
6.搞好精神文明建設,以有助于家庭生活的穩定。
這幾點大致上就把我國在家庭問題上的立場和主張說清楚了。
(三)混合式。以上兩種寫法比較適合主題單一的發言稿。許多時候,發言代表要借國際講壇闡述對當前突出問題的看法或回答外界的有關議論或疑問。這些問題不一定同討論的主題有直接聯系,但時機與場合又十分重要,必須利用,因此講話稿有時就須納入其他有關問題。這種講稿多用混合式,即以列點式分述各題,各題又以連篇式加以闡述。例如,1993年擬定一篇亞洲太平洋經濟會議的講話稿時,適逢八屆人大會議結束,講稿就及時介紹了會議的成果。恰好那時傳言四起,說中國已是世界第三經濟強國,引起某些國家的恐慌,發言稿就不得不以較多篇幅強調中國的經濟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半個世紀才能按人均達到世界中等發展國家水平。這樣就在主要論述亞太地區經濟之外,又兼帶討論了其他問題,形成綜合性的大會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