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會議發言稿
(四)注意表情。不要埋頭念稿,連頭也不抬。念到重要句子時把目光掃一下聽眾,更能表現你的尊嚴和自若。念稿過程中還要注意抑揚頓挫,盡量把你的憤慨、喜悅、惋惜、同情表露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講,念稿同念臺詞一樣,也是一種藝術。但國際會議不是舞臺,更要講究態度嚴肅,舉止大方,切忌矯揉造作,也不宜手舞足蹈。赫魯曉夫在聯大講演時脫皮鞋拍講臺的表演已成天下奇聞,常人一般不會出此丑態,但過多的動作仍不適宜。
六、沒有發言稿的發言
在上面的“讀稿插話”和“讀重點段落”里,已經討論了脫稿發言。實際上,不用發言稿的發言,即所謂的“即席發言”,在國際會議上大量存在。國際會議上情況千變萬化,再詳盡的發言稿也不能涵蓋一切。許多場合,用發言稿既沒有必要,也不恰當,例如:
(一)展開討論時,與會代表進行面對面的探索。這種應權通變的交談,不是任何人能事先設計的,只能隨討論的深入而自然展開。它不可能也不必要用念稿來進行。
(二)短兵相接時,刀光劍影,快速反應是基本要求。此時,當事人沒有時間作過多的思考,更不用說用發言稿了。
(三)討論細節時,務實是主導思想,求得協議是目的,協商是手段。討論很可能是漫長的,詳盡的,無拘束的。用發言稿甚不合適。
這些即席發言是否都是毫無準備?非也。
(一)許多中、長篇發言也可不用稿子。但發言人往往有個提綱,列出要點,起備忘作用。有時甚至將要句寫出,以求準確。這種方式比較靈活和非正式,更能體現發言人對內容的把握能力。
(二)不少即席講話也可爭取思考時間。一是將自己的發言稍予推遲,利用別人發言時間,進行構思;二是利用連續翻譯的過程(關于連續翻譯請參見第九章),略加思索,可適當記下關鍵字,起提示作用。
略有準備的發言較毫無準備的發言有更大的把握性。所謂有準備不一定表現于寫好發言稿,主要是指事先有所構思和措辭。脫口而出雖瀟灑,但也隱伏出錯的危險。
國際會議上,正式表態有其需要,因而,發言稿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從國際會議的發展趨勢來看,務實精神和協商解決,越來越占上風。虛文浮禮正在消減,非正式討論、磋商和私下接觸的地位和作用正在上升。可以預計,以念發言稿為主要與會方式的時代終將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