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省級生態村申報材料
**村村民委員會
XX年四月二十九日
**縣**鎮人民政府
關于對**村《關于申報省級生態村的報告》的
批 復
**村村民委員會:
你村《關于申報省級生態村的報告》收悉,經鎮政府研究,同意你村按照省環保廳XX年4月下發的《關于印發省級生態村申報及管理規定(試行)的通知》【豫環文()124號】規定,認真落實各項創建工作,規范創建資料檔案,并及時申請上級環保部門驗收。
特此批復。
**縣**鎮人民政府
XX年3月16日
**鎮**村關于申報省級生態村的
報 告
**鎮人民政府:
**鎮**村位于**鎮政府東1公里處,共轄10個村民小組,12個自然村,390戶,1496人。自然面積6.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30畝,經濟林2800畝,水面養殖350畝,人均耕地0.62畝。以花生種植、畜牧養殖、板栗等經濟林和傳統商業為支柱產業。近年來,我村在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村“兩委”成員帶領全村人民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立足村情,以民為本,因地制宜,齊心協力,努力奮斗,全村面貌煥然一新,逐步走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軌道。XX年,全村農業總收入817.5萬元,畜牧業收入282萬元,商業總收入312多萬元,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4720元。我村嚴格按照河南省環境保護廳《關于印發省級生態村申報及管理規定的通知》(豫環文【】124號)精神,積極部署開展創建省級生態村工作,村容村貌明顯得到改觀,村民素質明顯提高,主導產業不斷壯大,實現了自然、社會與人的和諧發展。
一、村容村貌明顯改觀
隨著以“四清三改”為主要內容的整治工作的不斷深入,全村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好轉,臟亂差現象明顯改觀。今年以來,共出動各類車輛500余臺次,清理生活建筑垃圾9000立方米,拆除破棚爛院、違章建筑52處,轉運柴草180處,粉刷美化墻近XX平方米,繪制文化墻35處,改建門樓120個,栽植綠化樹木20萬余株,村民的居住環境得到優化。
二、公共設施更加完善
全村新硬化村村通延伸道路5.5公里,硬化3個自然村聯戶道路3000米,硬化村內巷道1500米,修建排水溝3500余米,新建安全飲水工程1處,解決了近900多人的飲水問題。標準化村衛生室、農家超市、五保大院各一處,建成文化休閑廣場1處,生態小公園2個,護砌河堤800米。道路、電力、供水、排水、有線電視、通信均已實現了“暢通”。這些公共設施的建成,極大方便了群眾的生產和生活。 庭院經濟逐漸好轉隨著沼氣的逐步推廣,全村新建沼氣260戶,占全村總戶數的68%以上,帶動了廣大群眾改廁、改圈、改廚和改院的全面發展,使庭院環境更加整潔干凈,水沖廁所、太陽能熱水器、花花草草等城市生活元素進入了尋常百姓家,群眾的生活品味明顯得到提升。 群眾面貌煥然一新環境改變人的思想。隨著周圍環境的不斷美化、文明新
風的潛移默化,人們的生活習慣也在悄悄改變,逐步走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軌道。各自然村實現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生活用品擺放整齊,鄰里之間和睦相處,休閑娛樂文明適度,社會環境穩定和諧的新景象,使廣大干群對建設省級生態村目標的實現充滿了信心。
五、基層組織得到加強
在創建工作中,廣大黨員干部起早貪黑,不計個人得失,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伴隨著創建活動的不斷深入,干群關系更加融洽,黨群關系更加穩固,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進一步增強。
目前,**村村民人均年純收入達到4720元,飲用水衛生合格率達到100%;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生活垃圾定點存放、清運率達到93%;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0%;工業污染物排放達標率達到100%;清潔能源普及率達到80%;農膜回收率達到65%;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2%;畜禽養殖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2%;森林覆蓋率達42%,高于**縣平均水平38%;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比例達到30%;農藥化肥平均施用量低于全縣平均水平;村民對本村環境狀況滿意率達到96%。這些指標的完成,使我村具備了申報省級生態村的條件,特向鎮政府提出申請,推薦**村為省級生態村。
**村村民委員會
XX年3月10日
**縣**鎮**村創建省級生態村
實 施 方 案
為建設和諧小康村,切實提高居民生活和質量,促進農村三個文明建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根據上級部門對創建省級生態村的要求,我們立足本村實際,著眼可持續發展,對本村創建省級生態村制定如下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