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省級生態村申報材料
一、基本情況
(一)自然資源條件
1、地理位置
**村位于鎮政府東1公里處,位于鎮域中心地帶
2、氣候條件
區域內全屬丘陵,系北亞熱帶大陸型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溫潤,雨量充沛,區域光照強,年均氣溫14.5℃,年均降雨量1080毫米,相對溫度63%,日照時間2166.4小時。
3、土地資源條件
全村自然面積6.94平方公里,轄10個村民小組,12個自然村,耕地面積930畝,板栗基地林1800畝,楊樹1100畝(人均林地2畝),土地利用率達95%。
(二)生態環境情況
由于氣候因素,旱、洪澇等自然災害頻繁,再加上缺乏合理規劃和有效治理,導致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惡化,嚴重制約著全村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二、經濟發展
**村位于鎮的鎮域中心,因此,我們要立足于本地優勢資源,在發展商業的同時,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其次,大力發展茶葉、花卉和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的種植。全村蔬菜種植面積將發展到200畝,確保農民實現更多經濟收入,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三、公共設施、村落建設
在抓好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人居環境,建立健全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在村容村貌方面,就是要做到組組通公路、戶戶有花有樹、有水池、人行道、用上安全的電、喝上衛生的自來水、有一池三改;在人居環境方面,就是要做到“四個一”,即:一間會客廳、一間好廚房、一個衛生廁、一個水泥院;在社會保障體系方面,就是要建好一個敬老院、村組衛生室;抓好農村義務教育,各村民小組要有一間活動室、一套圖書、一套電教器材,爭取將黨支部建到每一個村民小組并開展好組織生活。通過五年時間,使條件較好的村達到“規劃科學、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目標。
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
(1)建設內容
根據村民調查和群眾意愿,**村新農村建設規劃實施內容為:
1、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XX年度整治渠系1000米;組組通1500米;護砌河堤800米。
XX年度整治渠系1000米;組組通1500米;塘堰護砌300米。
XX年度整治渠系1000米;組組通1500米,塘堰護砌200米。
2、人居環境建設項目:
XX年度連戶水泥路XX米;有線電視用戶60戶;村莊綠化10000棵,墻體美化3000平方米。
XX年度安全飲水用水戶120戶;有線電視用戶120戶;一池三改110戶;村莊綠化50000棵,墻體美化1800平方米。
3、社會保障項目
XX年度新建村部200平方米。
XX年度新建村級衛生室150平方米;新建村級敬老院200平方米。
XX年度購置衛生室器材8套。
4、產業化建設項目:
XX年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到105畝,發展個體工商戶100家。
XX年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到150畝,發展個體工商戶150家。
XX年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到200畝,發展個體工商戶180家。
5、社會服務項目
XX年度建設健身休閑廣場1200平方米,新建幼兒園1座100平方米,農村超市3個120平方米。
XX年度新建文化娛樂場所200平方米,新建文化墻1500平方米。
XX年度購置文化娛樂器材8套,購置文化活動室器材8套。
6、社會發展項目
XX年度農村實用技術培訓100人次,非農技術培訓30人次,配置信息中心器材1套。
XX年度農村實用技術培訓50人次,非農技術培訓18次,配置信息器材2套。
XX年度農村實用技術培訓70人次,非農技術培訓50人次,配置信息中心器材2套。
五、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確保新農村建設落到實處
成立由村支書任組長,其他相關人員為成員的領導機構,加強對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領導。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實際的實施方案。
2、建章立制,強化管理,落實長效機制
充分發揮村民“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的自治優勢,按“誰受益、誰管理”的辦法進行管理,確保建設項目持續發生效益。
XX年四月十五日
**縣**鎮**村村規民約
為了穩步推進我村新農村建設的步伐,進一步推進民主法制建設,維護社會穩定,樹立良好的民風、村風,創造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促進經濟發展,建設文明衛生新農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制定本村規民約。
一、社會治安
1、每個村民都要學法、知法、守法、自覺維護法律尊嚴,積極同一切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2、村民之間應團結友愛,和睦相處,不打架斗毆,不酬酒滋事,嚴禁侮辱、誹謗他人,嚴禁造謠惑眾、撥弄是非。
3、自覺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不擾亂公共秩序,不阻礙公務人員執行公務。,
4、嚴禁偷盜、敲詐、哄搶國家、集體、個人財物,嚴禁賭博、嚴禁替罪犯藏匿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