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復習 古代詩歌知識點經典整理
22. 范仲淹--詞風蒼涼悲壯。
23. 蘇軾--曠達豪邁,開拓豪放派詞風。
24. 柳永詞風--纏綿悱惻,開拓婉約派詞風。
25. 黃庭堅--詞風自然流暢。
26. 秦觀--詞風情真意切。
27. 李清照--詞風婉約凄切,表現閑適與愁苦。也有金剛怒目式的詩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28. 楊萬里--詞風新鮮活潑。
29. 陸游--詩風雄渾奔放、明朗流暢。一生“位卑未敢忘國憂”。也有愛情詩和悼亡詩傳世。
30. 辛棄疾--詞風氣勢雄壯。一生力主抗金,成為作品主旋律。也有充滿生活氣息的田園詩。
31. 姜夔--詞風精心刻意、清妙秀遠。
(二)把握詩歌題材及其表達的思想感情。
1.詠史詩--借題發揮--對史實“攻其一點,不及其余”。多用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
思路:歷史的人或物--描寫古今的盛衰之比---表達主旨。
①借古諷今--勸諭統治者借鑒歷史,或諷刺當政者荒淫無恥,抨擊時弊。
②懷古傷今--喟嘆朝代興亡變化,悲嘆昔盛今衰,或物是人非。感慨歲月瞬息變幻,表現作者閱盡滄桑之后的沉思,蘊涵了深沉的憂患意識。
③借古抒懷--寄托對人生的深沉感慨。時光不再,英雄易逝,以古人自況,抒發豪情壯志,或自傷懷才不遇,報國無門,功業未就鬢發已白。
詠史詩的代表人物是劉禹錫、杜牧等。
(特別注意抓住歷史人物或事件與詩人身世之間相似點,相似點常見于學過的課本。)
2..詠物詩--托物言志,詠物 “不即不離”,狀物“似與不似”--由形寫神,物我一境--所寫似物非物,意在寫人--寫時曲盡“物”之妙處而寄情其中。
思路:物--情 物--理。
--要抓住詩歌中所表現的“物”的主要特征(某一與詩人情感相吻合的特征)--揣摩詩中的比喻意和象征意。
①托物言志--表達詩人志向情感 。
②借物喻人--贊美或批判社會上某類人。
③借物喻理--.勸世道德箴言
(物之特征具多面性,詩人寫時“只取一瓢飲”;詩人性格、經歷各異,故同詠一物,詩歌主題可能有差異。但因文化積淀,不同詩人對同一“物”的吟詠,所抒之情感也可能相同,注意詩歌具體的意境)
如王勃《詠風》“肅肅涼景生,加我林壑清。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來去固無跡,動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借“風”而起興,結句表達自己要成就一番事業要在詩壇上引領風騷的志向。
【物象象征意義舉例】
松--傲霜斗雪,剛毅堅強,不畏艱難,高潔,正直、堅貞,不諂媚權貴。具有高風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