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第二輪文言文閱讀導練復習教案
議者惜其失幾。既而遣使冊命,夏人方圍慶陽。琳曰:“彼若貪此,可緩慶州之難矣。”具禮幣賜予之數移報之,果喜,即日迎冊使,慶陽之圍亦解。
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大名府。琳持重不擾,前后守魏十年,度要害,繕壁壘,增守御備。植雜木數萬,曰:“異時樓櫓之具,可不出于民矣。”人愛之,為立生祠。改武勝軍,又換鎮安軍節度使。上書曰:“臣雖老,尚能為國守邊。”未報,得疾卒。贈中書令,謚文簡。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
a.此兒必荷門基 荷:承擔
b.善屬文 屬:寫作
c.自永定訖于至德 訖:至,到
d.不尚鮮華 尚:超過,過分
【答案】 c
【解析】按:依照,按照。
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現程琳為官機智的一組是 (3分)( )
①饑民賴以全活,而軍得善粟 ②臣為陛下惜,于臣何有 ③今既驕橫,可暴其惡誅之 ④具禮幣賜予之數移報之 ⑤異時樓櫓之具,可不出于民矣 ⑥臣雖老,尚能為國守邊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答案】 a
【解析】 ②⑥表現程琳的忠心,③表現程琳的依法行事。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程琳執法如山,不允許任何人凌駕于法律之上,王蒙正雖然與章獻太后家聯姻,但他的兒子王齊雄殺人,程琳同樣依法對他進行嚴懲。
b.程琳善于處理政事,元昊造反仍派使朝見,程琳力排眾議,主張不殺;元昊死,幼子立,程琳主張不應趁人之喪,而應采取懷柔政策。
c.程琳能從危機中捕捉時機,他受命赴慶陽冊封,偏偏遇到夏人包圍慶陽,他便把冊封用的禮品財物轉賜給夏人,從而解除了慶陽之圍。
d.程琳非常體恤民生疾苦,他不但從不擾民,還主張合并天下農田稅物名稱以減輕百姓負擔,百姓對他十分敬愛,為健在的他建立了祠廟。
【答案】 d
【解析】事件雜糅。百姓為健在的他立祠廟是因為他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管大名府,守魏十年,從不擾民;而“主張合并天下農田稅物名稱以減輕百姓負擔”則是他任三司使時所為。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勢,可不戰而屈矣。(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幸人之喪,非所以柔遠人,不如因而撫之。(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使他們各有自己的部署,來削弱他的勢力,可以不作戰而使他屈服。(“部分” “弱”“屈”各1分,大意2分)
(2)趁人喪事之機,不是用來安撫遠方的人的辦法,不如趁機來安撫他們。(“所以”“柔”“因”各1分,大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