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第二輪文言文閱讀導練復習教案
元淳自奉儉約,在官惟日供韭一束。喜接諸生,講論至夜分不倦。屢乞病未果,竟以勞卒于官。昌化額田四百余頃,半淪于海,賦不及二千,浮糧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為浮糧考,屢請于上官,乞豁除,無應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獲諭旨免焉。
(選自《清史稿•列傳第二百六十三》)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東南役均而賦重 均:比較
b.元淳廉得其狀 廉:查訪
c.初鞫是獄 鞫:審訊
d.竟獲諭旨免焉 竟:最終
【答案】 a
【解析】均:相同。
6.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陶元淳“體察百姓疾苦”和“性情秉正剛直”的一組是(3分)( )
裁革雜征,相率以力耕為業
a.
且貪,索黎人獻納
至此戶口漸蕃
b.
卒定讞,論罪如律
周咨疾苦,煦嫗如家人
c.
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賄之不得
元淳為浮糧考,屢請于上官
d.
復欲于計典黜之
【答案】 c
【解析】 a項下句是說黃鎮中和余虎的行為;b項上句是說陶元淳措施得力;d項下句是說總督的行為。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陶元淳最初因為疾病沒有參加博學鴻詞科的考試,后來中了進士,在朝廷策對中,論述國家地區賦稅徭役之事,閱卷者認為他言語愚直,便將他置于二甲中。
b.陶元淳在廣東昌化任知縣之職時積極實施了一些有利于百姓發展生產的措施,并撤除土舍,統一度量衡,制定法章制度,黎人對此感到異常便利,安居樂業。
c.陶元淳代理崖州事務期間,游擊余虎重金賄賂不得便造謠誹謗陶元淳,在總督石琳下令瓊州總兵會同審訊陶元淳時,黃鎮中命令甲士一百多人佩刀闖入崖州官署。
d.陶元淳曾對昌化超過的田賦做了考核,多次向上級官吏請求免除超額的田賦均無果。直到他的兒子陶正靖做了御史,將此事上疏朝廷才得以免除了這些超額的田賦。
【答案】 c
【解析】 c項不是“審訊陶元淳時”,而是“當初審訊黃鎮中時”。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元淳當棄官以全政體,不能蒲伏武臣,貽州縣羞也。(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總督卒因元淳倔強,坐不檢驗失實,會赦免。(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應當放棄官職來保全政體,而不能屈服于武臣,讓州縣蒙羞。(“全”“蒲伏”“貽”各1分,大意2分)
(2)但總督最終因為元淳性情倔強,就以考查驗證不合實情為由將其治罪,恰逢大赦而被免罪。(“卒”“坐”“會”各1分,大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