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專題九教案
例 13 是誰“摔傷了腿”,句中沒有交代,這樣簡倒是簡了,但別人怎么理解呢?例 14 最后一句定稿時改為“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jié)隊的‘清國留學(xué)生’的速成班”。原稿詞語雖少,但沒有“花下”,上一句“櫻花”就無所依附;沒有“成群結(jié)隊”就無法顯示人數(shù)之多。改句增加了字?jǐn)?shù),表意更加完備
怎樣才能做到語言得體
一、 適合上下文;詞語使用準(zhǔn)確,句式選用恰當(dāng)
1.正確使用謙敬詞語
好些漢語詞匯都具有一定的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會鬧出笑話。尊稱的詞語只能用于稱對方,而謙稱的詞語只能用于稱呼己方。
有人把謙敬詞語歸納為“家大合小令外人”一句話,即:對別人稱自己的長輩和年長的平輩時冠以“家”,如家父(家嚴(yán))、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對別人稱比自己小的家人時則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稱別人家中的人,則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愛等。
除“家”“舍”“令”外,謙詞還有“小”(如小女,稱自己的女兒)、“拙”(如拙見,稱自己的見解)、“鄙’”(如鄙見,稱自己的意見)、“寒”(如寒舍,稱自己的家)、“愚”(如愚見,稱自己的意見)等等
常見的敬詞有“貴”(如貴庚,稱別人年齡)、“大”(如大作,稱對方作品)、“高”(如高見,稱對方見解)、“賢”(如賢弟,稱比自己小的男子)、“尊”(如尊姓,問對方的姓)、“光”(如光臨,稱別人的到來)、“拜”(如拜托,托人辦事)、“賜”(如賜教,請求別人給予指教)、“雅”(如雅正,表示請對方指正)、“惠”(如惠顧,稱對方到自己這里來)、“鼎”(鼎力,對對方的幫助表示感謝)等等
只要掌握了這些謙敬詞語的含義及使用對象,高考中這類試題就會迎刃而解
2.恰當(dāng)?shù)剡x用褒義詞、貶義詞、中性詞
恰當(dāng)?shù)剡x用褒義詞、貶義詞、中性詞,能準(zhǔn)確嚴(yán)密地表達(dá)對事物的感情態(tài)度。
要注意的是,襄義詞和貶義詞的褒貶感情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特定語境中,也就是運(yùn)用“反語”的修辭方法時,褒義可變成貶義,貶義可變成褒義,用這種說反語的方法起到諷刺作用。
如:“在長期的奮斗中,我一向是過著樸素的生活,從沒有奢侈過。經(jīng)手的款項,總在四百萬元;但為革命籌集的金錢,是一點一滴的用于革命事業(yè)。這在國方的偉人們看來,頗似奇跡,或認(rèn)為夸張。”(《清貧》)
句中的“偉人們”本是褒義詞,這里不是指真正的偉人們,而是諷刺國民黨那些貪官污吏,變成了貶義詞
《語文天地》1996年第1期《冤哉,南郭先生》一文有這樣的句子:“可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在改革浪潮風(fēng)起云涌的今天,有許多人身居要職,卻胸?zé)o城府,思想頑固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撓改革潮流,不但不尋賢讓位,反而溜須拍馬屁走后門,送禮請客拉關(guān)系,且憑這一手平步青云,官運(yùn)亨通。”
這句話用了“胸?zé)o城府”這一成語,可惜含義理解錯誤。《漢語成語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第二版)釋“城府:城市和官府,比喻令人難以揣測的深遠(yuǎn)的謀算”。“胸?zé)o城府比喻襟懷坦白,沒有什么隱藏”。由此可知,“胸?zé)o城府”是褒義詞;而上面的句子是說,這部分人沒有文化水平,沒有本事,當(dāng)屬貶義。看來,若將其改為“胸?zé)o點墨”,句子的毛病就消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