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詩
答案 (1)這首詩以王昭君在時空中的移動為線索。時間上由早晨到夜晚,空間上由漢地到胡地。
(2)“擁”描繪出邊城塞外早晨濃霧凝聚繚繞的樣子,“暗”寫出了邊塞沙漠中夕照昏黃的情景。兩字還象征了王昭君前往異地時孤苦悲傷的心情。抒發了作者對王昭君出塞的悲憫與憐惜之情。
3.(07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聯考)閱讀楊萬里的《曉行望云山》,按要求答題。
曉行望云山
楊萬里
霽天欲曉未明間,滿目奇峰總可觀。
卻有一峰突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
(1)全詩描寫了什么樣的情景?
答:
(2)楊萬里的詩的最大特點是:詩人用自己的感官去觀察世界,用活潑的語言把親身的感受生動而巧妙地表現出來。請分析一下這首詩的妙處。
答:
答案 (1)寫天剛晴,拂曉趕路遠望云山奇峰的情景。
(2)①善于攝取自然景物的特征,把曉行所見靜與動的景致寫得變幻神奇。
②把彩云誤當山峰,寫得新穎、活潑,很有情趣。
③語言質樸自然,明白如話,卻把景物描摹得生動逼真。(三條答出兩條即可)
4.(07北京海淀高三第一學期期中練習)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①
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杜 牧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云閑今古同。
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
惆悵無因見范蠡②,參差煙樹五湖東。
【注】 ①此詩寫于唐文宗開成年間,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州)團練判官時。八年前,他供職于沈傳師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盤桓。②范蠡,春秋時曾輔助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歸隱于五湖一帶。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
a.首聯勾連古今,寫登樓所見之景:放眼天際,惟見草色連空。詩人眼中風景如故,但六朝繁華已為
陳跡。
b.第二聯寫的是眼前平淡而真實的生活:飛鳥來去出沒在山色之中,詩人隱約聽見夾溪居住的百姓的歌
聲和哭聲。
c.第四聯借對一代名臣范蠡的追慕而不可得,表達出仕途失望的惆悵;以似煙如霧的景語作結,更加重
了惆悵之感。
d.詩中使用了融情于景的藝術手法,景物描寫實虛結合,將風物景色表現得有色有聲,傳達出詩人明朗
的心境。
e.詩人由六朝文物消磨而云天不為之變起興,全詩筆意揮灑自如,含蓄有致,對仗精妥,意象頗有新意。
(2)對杜牧這首詩,古人曾說:“此詩全在景中寫情,極灑脫,極含蓄,讀之再三,神味益出。”(見《瀛奎律髓匯評》)在二、三兩聯中任選一聯,結合詩句分析詩人是如何“景中寫情”的。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