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詩
答案 (1)本詩寫景扣住“夜”字,寫情扣住“歸”字。首句直接點明“夜深”,刻畫出“歸客”拄杖而行的疲憊之態。隨后,詩人以“冷燐”“螢”“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涼,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徑中孤身前行的艱難表現出歸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猶見“補衣燈”的感人畫面收束全詩,與先前的艱難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歸家的復雜心情,意味深長。
(2)這幅畫描繪的是詩人想像(見到)的情景:竹籬茅舍中,一縷昏黃的燈光從竹窗里斜漏出來。青燈下,詩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親)正在一針一線地縫補著衣服。詩人那懷鄉思歸的急切心情,家中親人對游子的關切和思念之情,正從這幅畫面中流溢出來。
解析 這首小詩描寫深夜歸家的情景。一開頭,“夜深歸客”四字點明了詩題“夜歸”。透過歸客倚杖蹣跚的身影,可以想見深夜行路的艱難,也可以推知游子勞頓的旅況和返鄉情切的心理。第二句寫走過村外野地的情景,第三句寫終于進村了,首先見到的是村店,隨著畫面的延伸,一幅充滿人情味的圖景 “竹窗斜漏補衣燈”展現在眼前。寫景句句扣住“夜”字,寫情句句扣住“歸”字,讀來真切感人。
15.(06遼寧)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東 坡①
蘇 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確②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注】 ①此詩為蘇軾貶官貴州時所作。東坡,是蘇軾在黃州居住與躬耕之所。②犖確:山石大而多的樣子(地貌)。
(1)第一句在全詩中有何作用?請簡要賞析。
答:
(2)請結合全詩賞析“鏗然”一詞的妙用。
答:
答案 (1)第一句是全詩的鋪墊,描繪出一幅雨后東坡月夜圖,營造了一種清明幽靜的氣氛,以映襯作者心靈明澈的精神境界。
(2)“鏗然”一詞傳神地描繪出手杖碰撞在石頭上發出的響亮有力的聲音,與月下東坡的寧靜清幽形成鮮明對比;聯系前文對道路坎坷的交代,“鏗然”卻表現了作者行走時的愉悅,可使讀者體味到作者堅守信念、樂觀曠達的情懷。
解析 詩一開頭便把東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僻岡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潔月光,透過無塵的碧空,敷灑在澡雪一新、珠水晶瑩的萬物上,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市人為財利所驅,只能在炎日囂塵中奔波,惟幽人才有雅事。后兩句一個“莫嫌”,一個“自愛”,那以險為樂、視險如夷的豪邁精神,都在這一反一正的對比中凸現了出來。
16.(06北京)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