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詩
第三部分 創新預測題精選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從軍行
楊 炯
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
牙璋②辭鳳闕③,鐵騎繞龍城④。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⑤,勝作一書生。
【注】 ①西京:唐朝都城長安。②牙璋:古代皇帝調兵的符信。③鳳闕:皇宮的代稱。④龍城:匈奴名城,泛指敵方要塞。⑤百夫長:泛指低級軍官。
(1)本詩用“照”“辭”“繞”這些動詞寫出了書生從軍的原因和過程,請作簡要分析。
答:
(2)第三聯描寫戰斗的情景,詩人是從什么角度采用了什么藝術手法來描寫的?試作簡要賞析。
答:
答案 三個動詞描寫了三幅典型的畫面。一個“照”字寫出了敵軍入侵之急,這激起了“書生”心中的愛國情懷。一個“辭”字寫出了“書生”辭別朝廷,告別家人,義無反顧地奔赴前線的情景。一個“繞”字,寫出唐朝的軍隊把入侵的敵軍緊緊地包圍起來,一場激戰就在眼前的情景,也表現了英雄的氣概。三個動詞高度概括,生動地描寫了書生從軍的原因和過程,語言準確、凝煉。
(2)詩人沒有正面描寫戰斗的激烈,而是從側面,采用景物描寫和氣氛烘托的藝術手法來描寫一場激戰。“雪暗凋旗畫”從人的視覺出發,寫出了邊塞環境的惡劣,天昏地暗,大雪彌漫,遮天蔽日,連軍旗上的彩畫都顯得黯然失色,從側面襯托出了將士們的昂揚斗志,表現了戰斗的殘酷。“風多雜鼓聲”,從人的聽覺出發,狂風呼嘯,與雄壯的進軍鼓聲交織在一起,驚心動魄,烘托出戰斗的激烈和悲壯。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三 月
韓 偓
辛夷①才謝小桃發,蹋青過后寒食前②,
四時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注】 ①辛夷:一種香草。②蹋青與寒食是古代的節日,寒食節在清明的前一天(一說前兩天)。
(1)“四時最好是三月”,請簡要分析詩中是怎樣描寫三月的。
答:
(2)請指出本詩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并結合全詩分析詩人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表現它。
答:
答案 (1)詩的前兩句從兩方面選擇具有特色的事物對三月進行了描寫。第一句從景物的角度寫,辛夷剛凋謝,桃花又接著開放了,寫出了三月百花盛開的美好景象;第二句從節日的角度寫,踏青的快樂還在心頭,寒食節又來了,寒食節之后緊接著又是清明節,節日一個接一個。所以說一年四季最好的是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