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語文一輪復習精品教案:古代敘事散文
c.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 賄:賄賂。
d.子產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鄙:邊遠的地方。
【答案】選c
【解析】c項意思是“錢財”。
10.下列句中的“病” 字,與文中“鄭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
b.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 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
【答案】選b
【解析】b項與“鄭人病之”同屬意動用法,譯為“以……為病”,即譯為“對……感動擔憂”。(a成為病態,動詞;c 患病,動詞;d使……成為病態,使動用法 )
11.下列八句話編為四組、分別表現子產治國以德,以民為本的一組是
①不聞令德,而聞重幣,僑也惑之
②大人之忠儉者,從而與之
③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
④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
⑤人之愛人,求利之也
⑥德,國家之基也
⑦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⑧夫令名,德之輿也
a. ⑧② b. ⑥⑤ c. ①③ d. ⑦④
【答案】選c
【解析】①寫子產勸宣子治國以德,表現了子產治國以德思想。③寫子產不贊成毀鄉校,善于聽取人民的各種意見,表現了一定的以民為本的思想,故選c;②寫子產能區別對待卿大夫,不屬于以民為本,故排除a;④寫鄉校的作用,不屬于以民為本,故排除d;⑤寫人要愛人,就要讓他做有利于他的事,這是怎樣“愛人”的問題,與以民為本關系不大,故排除b;⑥這是直接表現治國以德的思想;⑦寫子產從諫如流;⑧好名聲,是載德以行的車子,用比喻說明好名聲的重要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子產高度重視傾聽民眾意見,并且把民眾的批評指責作為施政的依據。他認為鄉校是民眾發表意見的重要場所,如果取締鄉校,堵塞言路,一定會對國家造成巨大傷害。
b.子產認為政事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他反對子皮任用年輕而又沒有從政經驗的尹何治理封地,認為如果不經過學習實踐就委以重任、一定會造成危害。
c.子產認為治國應該重德輕財,治國以德可以獲取美好的名聲,從而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使國家根基穩固,人民快樂安逸。
d.子產是春秋時期鄭國的賢相,他具有很強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賞罰分明,治國有方,文章最后通過鄭國流傳的民謠,用對比的手法,對子產給予了高度的贊揚。
【答案】選a
【解析】a項“并且把民眾的批評指責作為施政的依據”錯。
參考譯文:
鄭國人到鄉校休閑聚會,議論執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壞。鄭國大夫然明對子產說:“把鄉校毀了,怎么樣?”子產說:“為什么毀掉?人們早晚干完活兒回來到這里聚一下,議論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壞。他們喜歡的,我們就推行;他們討厭的,我們就改正。這是我們的老師。為什么要毀掉它呢?我聽說盡力做好事以減少怨 恨,沒聽說過依權仗勢來防止怨恨。難道很快制止這些議論不容易嗎?然而那樣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樣:河水大決口造成的損害,傷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開個小口導流,不如我們聽取這些議論后把它當作治病的良藥。”
(鄭國的上卿)子皮想讓尹何掌管(他自己的)封地(邑)。子產說:“(他太)年輕,不一定行。”子皮說:“(他很)善良,我喜歡他,不會背叛我的。讓他去學著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子產說:“不行!人要愛護(一個)人,是要(做)利于他(的事)。如今您愛護(一個)人就讓他從政,(這就)猶如還不會拿刀就讓他切割,他(將受)的傷肯定很多。您愛人,以傷害他為結果,那誰還敢企求受到您的愛護啊?您有美好的綢緞,不會讓人學著做衣服;大的官職、大的封地,身家所托付的東西啊,卻讓學習的人去治理,那不是為美好的綢緞著想得(比官職、封地)更多嗎?(我)僑聽說的是(先)學習然后主政,沒聽說過用執政來學習的啊。如果一定這么做,必定有所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