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語文一輪復習精品教案:古代敘事散文
(2)、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無產階級文學的的主將,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魯迅”是他在1918年發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 》《彷徨 》《故事新編》;雜文集《而已集》《二心集》《華蓋集》《且介亭雜文》等十六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其一生人格精神的寫照。教學資源網
(3)、《論語》是記載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全書共二十篇,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為語錄 體。《論語》是有關儒家思想的經典著作,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四書”。教學資源網
(4)、《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按照魯國國君的世系紀年,記載了我國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歷史。也稱《春秋左氏傳》,又名《左氏春秋》,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為《春秋三傳》,是優秀的歷史散文著作。
15、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10分)
據XX年3月9日《重慶晚報》報道,中固移動重慶公司總經理沈長富近日建議:屏蔽網絡不良用語,如“3q”、“bt”,還有“囧”、“槑”等。他認為青少年長期接觸這些網絡用語,會產生不好影響。
附:相關網絡用語解釋
3q:同英語“thankyou”。
bt:即“變態”。
囧:古同“炯”,明亮有神。網友依字形引申為“郁悶、悲傷、無奈”。
槑:古同“梅”。網友依字形引申為“很呆、很傻、很天真”。
(1)請從沈長富列舉的網絡用語中舉一個例子說明網絡用語在構成或表意上的特點。(3分)
(2)沈長富建議“屏蔽網絡不良用語”。對此,你有什么看法?請闡述你的理由。(150 字左右)(7分)
答案:[示例①]象形,如“囧”字中的“八”像兩條下垂的眉毛,表示“郁悶、悲傷、無奈”的意思。[示例②]會意,如“槑”字,兩個“呆”字組合,是“呆”的兩倍,表示“很呆、很傻、很天真”的意思。[示例⑧]諧音!如“3q”,讀音與英語“thank you”相近,都是“謝謝”的意思。[示例④]縮略,如“bt”用漢語拼音的兩個聲母來表示“變態”。
(特點與舉例各1分,說明1分。如有其他說法,言之有理亦可。)
(2)(7分)
[答案示例一]我反對屏蔽這些網絡語言。網絡語言作為網絡文化的一部分,已經深深融人網民生活并且影響到現實語境了。屏蔽這些字詞不難,但習慣了刨造的網民會很快制造出新的代替字詞,難道一直要繼續屏蔽下去?人類創造文字就是為了便于更好地交流,出于這個目的,字詞翻新,可以視為科技進步催生的新思維方式,屏蔽“囧”和“槑”等語不是明智之舉。
[答案示例二]我贊成屏蔽這些網絡語言。像“3q”、“bt”以及“囧”、“槑”等網絡語言或是生造的字符或是生僻的漢字,都是不規范的用語,與我們國家倡導和推行規范漢字的政策背道而馳,而且它們的存在和發展破壞了漢語言的純潔性和規范性。……如果青少年長期接觸這些網絡語言并形成習慣,會影響中小學生的語言習慣和語文學習,而且勢必影響他們正常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