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語文一輪復習精品教案:古代敘事散文
c.大王來何操 d.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答案:c (賓語前置句,其它三句均為介詞結構后置句。)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題。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離。秦、晉連兵而伐鄭,鄭將亡矣,燭之武出說秦穆公,立談之間存鄭于將亡,不惟退秦師,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燭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晉親鄭,棄強援、附弱國;棄舊恩、召新怨;棄成功、犯危難。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詎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晉,相與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結之厚也,一怵于燭之武之利,棄晉如涕唾,亦何有于鄭乎?他日利有大于燭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從之矣! ——呂祖謙《東來左傳博議》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項是( )
a.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移:改變
b.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詎能若是乎 詎:同“拒”,抵抗
c.越國以鄙遠 鄙:把……當做邊邑
d.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圖:考慮
9.對燭之武勸說秦伯退兵,分析正確的一組是( )
①晉國貪得無厭,時時圖謀擴張領土。 ②晉國經常背信棄義,不足信賴,秦不應與之共事。
③晉楚兩國有相互勾結以排擠秦國之勢。 ④秦晉滅鄭,有利于晉,不利于秦。
⑤鄭國朝秦暮楚必將亡國,只有跟隨秦國,鄭國才有出路。 ⑥秦鄭交好,有利于秦,不利于晉。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⑥
10.下列對原材料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