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鑒賞復習學案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問:最后兩句采用的是_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表現了作者_________ 的思想,也反映了當時唐王朝強盛國勢下的____________的民族心態,讀來令人豪情滿懷。“牙璋”“鳳闕”“鐵騎”“龍城”采用的都是_______的修辭方法。
答案:直抒胸臆;忠君報國和建功立業;舉國上下尚武好戰的一往無前、戰無不勝;借代。
(二)、間接抒情
詩人們往往借助多種修辭藝術,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分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1、借景抒情
(前景后情、后景前情、情景交融):
“一切景語皆情語”,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憶江南》中詩人白居易借助于“紅勝火”的“江花”和“綠如藍”的“江水”表達出對江南水鄉的魂牽夢繞、久久不忘。《如夢令》中李清照對春光的留念惜別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間已是“綠肥紅瘦”的景象來抒發的。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問:“朝雨”“柳色”除了寫春色外,還表達了哪些言外之意?
答:“朝雨”還烘托出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憂傷之情;“楊柳”象征離別,折柳相贈表示留戀之情,增加了濃厚的離別情意。
2、情景交融
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情景交融包括三種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結情,三是緣情寫景。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微草、芭蕉殘荷、梧桐細雨、飛蓬浮萍、鴻雁閑鶴、長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詩人借以抒情的對象,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純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載傳遞了人們極為豐富復雜的思想情感。
注意樂景與哀景的關系:詩歌中只要有景語,就一定與作者的情感有關,即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關于情景交融的鑒賞,關鍵在于情是何情,事實上也就是要求我們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景、樂景、愁景。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以樂景寫哀情或以哀景寫樂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樂的效果。
(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斷古典詩歌有無意境的標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斷古典詩歌是否為上乘之作的標志。)
絕句二首(之一)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析】全詩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詩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寫,透露出了思歸的感傷,以樂景寫哀情。
3、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也叫詠物抒懷,常常借助于所詠事物的一些特性,來寄托、傳達作者的志向、抱負和操守等。
蟬 虞世南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析】詩中三四句借蟬聲遠傳的獨特感受,道出了蘊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自能聲名遠播,從而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頌和高度自信。
4、借古諷今(喻今、傷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