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二輪•古代詩詞鑒賞
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注】①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平,南宋后期詩人。
前人認為,“最苦無山遮望眼”在本詩中最具表現力,你對此有何看法?請簡要分析。
【解析】從詩中“浮遠堂前萬里愁”“最苦無山遮望眼”這兩句,不難看出詩人要表
現的是愁苦之情。詩人登上江陰浮遠堂望遠,為何會因無山遮望眼,神州盡覽而愁苦不堪呢?這是理解詩人情感的關鍵。注解中提供的“南宋后期詩人”這一信息讓我們自然地聯想到南宋時期山河破碎、中原淪陷。統治者茍安于江南,無心收復失地這一歷史背景,于是就不難理解詩人登上江陰浮遠堂遠望中原產生的“最苦無山遮望眼’這一反常心理了,問題也就有了答案:這首詩寫作者登江陰浮遠堂遙望中原時,因國土淪陷而產生的憂愁和痛苦,“最苦無山遮望眼”一句對此表現得最為強烈和集中,該句一反常人登高時希望極目遠望的慣常心理,在寫法上別出蹊徑,通過詩人望之又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達了國恥不報、國土不歸的悲憤之情。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把握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是理解詩歌深層思想內涵的關鍵。XX年高考說明指出白詩閱讀“考查材料以唐詩宋詞為主,也可選擇其他時代、體裁的作品”,所以同學們復習時要注意了解教材中涉及的重要詩人所處時代的特色和詩人的生平經歷,答題時還要特別關注題目中對作者的相關提示
二、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
人物的思想情感總會通過自己的語言、神態、動作自覺不自覺地流露出來,我們分
析人物情感時,應緊緊抓住詩中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請看下面一道高考模擬題:
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待儲光羲不至
王維
重門朝已啟,起坐聽車聲。
要欲聞清佩,方將出戶迎。
晚鐘鳴上苑.疏雨過春城。
了自不相顧,臨堂空復情。
全詩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解析】這首詩緊扣標題中的“待”字,描寫了詩人等待客人的種種情景。詩人一大
早就打開重門等待儲光羲的到來,他坐立不寧,一會站起來,一會坐下去,都在傾聽是否是友人到來的車馬聲。好像聽到了友人身上佩戴玉石撞擊的清脆之聲,詩人正要出門迎接,誰知這竟是一種錯覺?梢娫娙说却。然而,從早一直等到晚,外面下起了“疏雨”,友人仍沒有到來。于是詩人終于明白了,友人不會來了,是自己自作多情。透過詩中一系列細節描寫,我們可以想見作者等候好友時的神態,感受到他久候好友不至的悵惘心情
古代許多詩歌都是通過記敘和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表現詩人情感的,如杜甫的
“三吏”“三別”,白居易的《賣炭翁》,還有李益的《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XX年江蘇高考古詩鑒賞題)、周密的《夜歸》(XX年四川高考古詩鑒賞題)等。閱讀這些詩歌的時候,抓住詩中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動作、神態、心理展開分析,便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