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二輪•古代詩詞鑒賞
唐•王維 宋•周弼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虛堂人靜不聞更,獨坐書床對夜燈。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門外不知春雪霽,半峰殘月一溪冰。
(1)兩詩中均寫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請具體說明
(2)兩詩中均有“獨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試簡要分析
[解析]從抓關鍵字入手,可知王詩表現的心境是“悲”,周待表現的心境是“靜”。與此照應,王詩寫了“秋夜”,寫了山中果落、燈前蟲鳴的現象;周詩寫了“春夜”,寫了春雪初停、殘月掛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詩描寫的是動景,周詩描寫的是靜景。王詩一、二句寫詩人獨坐的孤寂和歲月流逝的悲涼,三、四句寫草木昆蟲零落哀鳴,更添悲哀;周詩一、二句寫詩人獨坐燈下苦讀、不覺夜深的情景,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變化襯托了詩人夜讀時的投入和專注。兩位詩人用不同的景襯托出了不同的心境。人們常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然而,古詩的特點則要求我們在閱讀時,將以上方法靈活地結合起來使用,這樣才能全面準確地把握詩歌主旨
高考要求的鑒賞作品的語言,與一般的文學鑒賞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高考要求的語言鑒賞主要著眼于一個“懂”字,即理解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表達作用,并能體會語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評述,這里著重闡述如何理解詩歌的語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評析。
一、鑒賞詩歌語言的途徑
主要說以下三點:
1.體會語言的風格特色
古代詩歌語言的風格特色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樸。人稱李白的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便是一種清新美。有的詩絢麗多彩,有的詩卻質樸無華。有的詩語言明朗,有的卻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詩平易近人,有的卻險怪奇特。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體會其風格特色,就是要體會語言的美,體會其內蘊
例1
山中問答
李 白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這首詩開頭兩句有問有答。問他何事棲于碧山,詩人卻“笑而不答”。這笑而不答造成懸念,以誘發人們思索的興味。“心自閑”三字,既是山居心情的寫照,更表明“棲碧山”的妙處在“悠然心會”。“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是寫碧山之景“別有天地非人間是對“何意棲碧山”的回答,即這碧山讓人“心自閑”,而不像“人間”那樣令人煩惱,讓人不幸。在詩人看來,這“碧山”,這“桃花流水”都是美的,桃花流水窅然遠逝,也是美的,都出自“天然”,都讓人心境悠閑。全詩用語新鮮自然,不落俗套,“不答”而答,轉接輕靈,活潑流利,具有一種清新美
例2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的這首詩可以說婦孺皆知,一般認為其語言風格是明朗的,但是它卻是含蓄的。少小離家,風華正茂;今日返歸,鬢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我不忘故鄉,故鄉還認得我嗎?”“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兒童的“笑問”出于天真自然,然而在詩人心中卻是重重的一擊,引出他的無窮感慨。自己的老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哀,盡都包含在看似平常的一問中了。透過這看似明朗的詩句體會其中蘊含著的復雜心態,感受到一種含蓄美,這便是體會語言風格特點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