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二輪•古代詩詞鑒賞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懷人之情,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寫羈旅之思,或寫思念親友,或寫征人思鄉,或寫閨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傷春悲秋、日暮思歸),或托物傳情(月、雁、笛、柳),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鑒賞這類詩要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確定情感類別;抓住意象,構建圖景;抓住關鍵詞語,體味藝術特點
行旅詩:主要表現行旅之人旅途的艱辛、寂寞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閨怨詩:一是表現婦女對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鼓勵丈夫建功立業的情懷;二是表達對出門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女子的柔情別緒,憂愁傷感;三是表現宮中女子對自由被禁錮、遭人冷落的處境的怨恨,表達對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別詩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恒的主題。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所寫的具體內容及思想傾向往往有別。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標志:標題中有“送”或“別”等字眼;
2.基本主題: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長的勉勵;坦陳心志的告白;別后情境的想象、擔憂與對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戀與不舍——低沉哀婉,傷感惆悵;安慰與祝愿——曠達剛健,樂觀向上。
四、常用意象
1、樹木類
樹的曲直:事業、人生的坎坷、順利;黃葉:凋零成熟美人遲暮新陳代謝;綠葉: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氣節積極向上;柳:送別留戀傷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漢代惜別的風俗。后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楊柳”:傷別情懷堤柳堆煙:能觸發往事如煙,常被用來抒發興亡之感。紅葉:代稱傳情之物,后來借指以詩傳情。松柏:堅挺傲岸堅強生命力;松:松樹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眾人謳歌的對象。李白《贈書侍御黃裳》:“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梧桐:梧桐是凄涼、凄苦、悲傷的象征。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寫的是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涼寂寞的深宮里,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詩歌的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托了一個蕭瑟冷寂的氛圍。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其他如“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2、花草類
花開:希望青春人生的燦爛;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業的挫折惜春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
桃花:象征美人。
蘭:高潔牡丹:富貴美好
草:生命力強生生不息希望荒涼偏僻離恨身份、地位的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