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二輪•古代詩詞鑒賞
(3)體會導常詞語的蘊含。
優秀的古代詩歌遣詞用語準確精練,許多看似尋常的字詞到了詩人筆下便有了豐富的內涵。能體會尋常詞語的內涵,便是一種鑒賞能力。
例5
觀 獵
王 維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
這首詩寫詩人觀看到的將軍打獵的情景。“風勁角弓鳴”,寫風用“勁”,可見風之猛之烈。能在勁風中射獵,這是何等身手!第二句點出主人公和射獵的地點。次聯“疾”、“輕”用得俱妙。鷹眼因“草枯”而特別銳利,馬蹄因“雪盡”而特別迅疾。詩人用“疾”而不用“銳”,突出發現獵物之迅速;一個“輕”字表現獵騎迅速追蹤而至,而絕無滯礙。這“疾”、“輕”二字令人產生豐富的聯想。那射獵的場面、騎獵的樂趣、將軍的英姿,如在眼前。第三聯寫獵罷還歸。“忽過”、“還歸”,看似尋常,但它們前呼后應,則見返回營地之疾速,給人以瞬息千里之感,更真切地表現出主人公的輕快感覺和喜悅心情。尾聯以寫景作結,但所寫并非營地景色,而是遙遙“回看”行獵之處的遠景;“千里暮云平”。這樣寫,不但首尾呼應,而且形成對照。出獵時風起云涌,回歸時風平云定,這與出獵時的緊張、回歸時的躊躇滿志完全相稱
如果我們在讀詩時,既能體會全詩語言的風格特色,又能評析積極修辭手法,評析詩人煉字煉句的作用,那么,對詩歌語言的鑒賞就會比較到位、比較深刻
一、答題基本方略
1.把握標題,參照內容,明確類別、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畫面,初步理解形象特點。
3.審讀題干,明確要求,準確定位(考查對象:內容、方法、語言;局部、整體)
二、基本考查內容及對應答題點
(一)表現手法(抒情言志描寫的手段、技巧、藝術手法、怎樣表達感情活怎樣描寫的)
1.抒情言志的方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憑欄、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襯托、烘托、抑揚、對比昭應、虛實結合、從對方落筆、比興;卒章顯志
2.描寫(寫景)方法——比興、渲染、襯托、動靜、對比、擬人、夸張、正側、虛實。
(二)內容方面
設問方向: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氛圍、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畫面、景物、思想、情懷)
答題過程:描摹圖景(切忌翻譯原句)——把握景物特點(有景、蕭瑟、凄涼、孤獨、生機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對)
(三)語言方面
設問內容:語言特色、語言風格、語言藝術
答題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淺顯、辭藻華麗、委婉含蓄、簡潔洗練、沉郁頓挫、渾厚雄壯、多用口語、明白如話。
(四)綜合設問:
1.就某個詞、某個句子進行鑒賞;某個詞的作用或為什么用這個詞;某個句子好在哪里;
答題方向:內容——這個詞或者句子所描繪的畫面(或者所抒發的情感、闡述的道理);表達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寫對情感表達所起的作用;如果運用了特定的表現技巧,如比興、擬人化、襯托等,要寫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寫了什么內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詩眼(詩中最能表現情感意味、精神內涵的詞或字);詩骨(詩中處于核心地位、起統帥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詩的內容,分析其怎樣圍繞“詩眼”、“詩骨”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