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三語文文學常識和名句名篇復習
就試題的內容看,往往是綜合性的,覆蓋面大,如果沒有這方面的系統知識,要想學好是不容易的。這就要求要牢固掌握這方面的系統知識,在復習的方法上,應當以文學史為綱來復習記憶。
(一)中國文學史常識及重要作家作品簡介。
我國文學,“五四”之前為古典文學,“五四”到一九四九年為現代文學,解放后至今為當代文學。
1.先秦文學
這是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時代。主要有《詩經》《楚辭》和歷史散文、諸子散文。
《詩經》,也稱《詩三百》,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西周到春秋中葉5XX年間的詩歌305首,分“風”、“雅”、“頌”三部分,手法多用“賦”、“比”、“興”,合稱為“六義”。它開創了詩歌現實主義的傳統。
《論語》,語錄體散文,主要記錄孔子言行,孔子弟子編寫。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人,儒家學派創始人。
《國語》,相傳左丘明所作,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歷史散文。
《左傳》,相傳春秋魯國史官左丘明作。是一部解釋《春秋》的編年體史書、歷史散文。
《孟子》,是孟子及其門徒記錄孟子言行的書。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鄒人。
《莊子》道家學派著作,莊子及門人所作。莊子,名周,戰國蒙人。
《荀子》儒家重要著作。荀子,名況,又稱荀卿,戰國末期趙國人。
《韓非子》法家代表作。韓非,戰國末韓國人。
《楚辭》西漢劉向把屈原及屈原追隨者的作品編輯而成的詩歌總集。“楚辭”是屈原創制的新體詩歌,也稱“騷體”。屈原,名平,字原,戰國楚國人,我國最早的偉大的愛國詩人。代表作《離騷》是古典文學中最長的抒情詩。
《戰國策》是戰國時謀士說客的言論,劉向編訂,國別體史書。
2.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
這時期最突出的是歷史散文的發達,有《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陳壽)合稱“四史”;詩歌進一步發展,漢賦出現繁榮,代表作家是司馬相如。樂府,原為漢武帝時的音樂機關,由它采集的配樂民歌,也叫“樂府”,它是繼“離騷”之后的又一種新的詩體,后人沿用這種形式的作品也稱樂府詩,《木蘭詩》和《孔雀東南 飛》便是“樂府雙璧”。東漢文人五言詩成熟,《古詩十九首》便是代表。魏晉時小說已初具雛形,出現了“志怪小說”(干寶《搜神記》)和“志人小說”(劉義慶《世說新語》)。
賈誼,世稱貢生,后稱賈長沙,西漢政治家和文學家。有文集《新書》。
司馬遷,字子長,世稱太史公、史遷,西漢夏陽人(今陜西韓城),死后葬于龍門,故又稱龍門。所著《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三千多年的歷史,分本紀、世家、列傳、表、書共130篇。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班固,字孟堅,東漢史學家、文學家。《漢書》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三曹”,曹操和其子曹丕、曹植合稱。曹操,字孟德,溢號魏武帝。
陶淵明,又名陶潛,字元亮。號靖節先生,自稱五柳先生,東晉潯陽人(今江西九江),田園詩創始人,有《靖節先生集》《陶淵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