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正確使用成語和熟語復習
對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審問。易誤解為“爭論,明辨是非”。
登堂入室:比喻學問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的水平。易誤用為“進入”。
求全責備:指對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帶賓語,與此類似的還有“漠不關(guān)心”。
身無長物:指人貧困。表面看起來是別無特長,其實指再沒有別的東西,形容除此之外空無所有。
不忍卒讀:“不忍心讀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誤用為形容文章寫得不好。
不學無術(shù):指“沒有學問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飾詞語。“學”為名詞,常誤作動詞。
蹉跎歲月:指虛度光陰。常誤用來形容“歲月艱難、艱苦”。
不勝其煩:貶義詞,指不能忍受其煩瑣。常誤用為“不厭其煩”。
充耳不聞: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愿聽取別人的意見。易誤用為形容人專心,沒有聽到。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誤用為形容田園生活。
卓爾不群:形容非常優(yōu)秀,超出常人。易誤用為形容人的性格。
如坐春風:比喻受到良師的教誨、良好的教化,與“景物”無關(guān),不能用于沐浴在春風之中。
望塵莫及:及,趕上。遠遠望見前面人馬行走時飛揚起來的塵土,卻追趕不上。比喻遠遠落后。不用于對某項工作不負責。
渙然冰釋:渙然:流散的樣子。流散、消失得像冰塊消融一樣;一般比喻疑團或誤會解除。不用于煩惱等。
首當其沖:沖,要沖,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對方的沖擊、壓力、攻擊,或首先遭受災難。并非指沖在最前面。一般作謂語,常被人誤用為定語,代替“首先”,也不是“首要的”之意。
振聾發(fā)聵:聵,耳聾。發(fā)出的響聲大,使聾子都能聽到。比喻話語或文章能使糊涂麻木的人清醒。一般只用比喻義,不用字面義。
醍醐灌頂:比喻聽了精辟高明的言論,受到很大啟發(fā)。不要理解為“晴天霹靂”。
走馬觀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觀察事物,強調(diào)過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強調(diào)結(jié)果。
改弦更張:比喻徹底改變制度或變更方針、方法。易和“改弦易轍(比喻改變方向或做法)”混用。
投桃報李:表示彼此贈答,禮尚往來。
石破天驚:比喻藝術(shù)創(chuàng)造或議論新奇驚人,不同凡響。媒體多誤用于驚人的消息。
白駒過隙:比喻時間過得很快,就像駿馬從縫隙前飛快地越過一樣。沒有輕而易舉的意思。
斷線風箏:比喻一去不回或失去聯(lián)系的人或物。
(二)易混成語
不忍卒讀:“不忍心讀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誤用為形容文章寫得不好。區(qū)別于不堪卒讀。
走馬觀花:比喻粗略地觀察事物,強調(diào)過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強調(diào)結(jié)果。
師心自用:形容固執(zhí)己見,自以為是。易誤用為“善于學習借鑒,為我所用”。區(qū)別于好為人師。
改弦更張: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方針、政策。易和”改弦易轍(比喻改變方向或做法)混用。
望塵莫及:比喻遠遠落后。易和”鞭長莫及“(指力量達不到)混用。
處心積慮:千方百計盤算,貶義詞。常誤解為”殫精竭慮“(用心精力,費盡心力)。
無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壞事)。與此相類似的還有“無所不為”。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藝高超,常誤用為形容自然景觀。相類似的還有“巧奪天工”。
安之若素: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難或遭受挫折時能泰然處之,跟平常一樣。與此類似的還有“泰然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