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考語文重點知識梳理復習: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
東風裊裊泛崇光○注,香霧空蒙月轉廊。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注:崇光:美艷的光彩。
(1)蘇軾《海棠》詩的前二句描寫了海棠花的哪些特點?后二句抒寫情感時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 。
(2)蘇軾的《海棠》與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樣寫夜里賞花,二者所抒發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運用擬人手法,寫出小生命頑強的生命力。用鮮活生動的語言,寫出了“我”見到這些小生命時的驚喜與感動之情。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學作品的語言鑒賞能力。可從兩方面人手:一是對語言的表現手法的分析,二是在表意上的分析。
【高頻考點突破】
修辭的范圍很廣,從廣義看包括詞語的錘煉,句式的選擇,旨在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從狹義看則專指修辭方法。修辭方法是為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而采用的具有鮮明特點的表達方式。
高考語文《考試說明》“修辭”條目規定了考生必須掌握的幾種修辭方式,它們是:
考點一:比喻
【要點解說】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結構,一般應由三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方的事物)、喻體(用來打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 聯系本體和喻體的詞語,比喻關系的標志)。構成比喻的關鍵: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否則不能成立。被比喻的事物叫“本體”,用來打比方的事物叫“喻體”,聯系二者的詞語叫“喻詞”。
★比喻的種類:
①明喻:就是本體、喻體和比喻詞都出現的比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仿佛、猶如”等相聯結。例如:這初秋之夜如一襲藕花色的紗衫,飄起淡淡的哀愁。(何其芳《秋海棠》)
②暗喻:又叫隱喻,只出現本體和喻體,中間不用比喻詞語,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常用“是”“成了”“變成”“成為”、“等于”等聯結。例如:美感的記憶,是人生最可珍的產業,認識美的本能是上帝給我們進天堂的一把秘鑰。(徐志摩《曼殊斐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