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考語文重點知識梳理復習: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
①正對:從兩個角度、兩個側面說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關的關系。例如: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陶淵明《歸田園居》)
②反對: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關系或矛盾對立關系。例如: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歐陽修《伶官傳序》)
③串對:上下句意義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也叫“流水對”。例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文二十二韻》)
按形式,可分為工對和寬對:
質,就是“反對”。例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如果上下句之間包含因果、承接、條件之類的關系,就是“串對”。例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對偶與對比的不同點
①對比的基本特點是“對立”,對偶的基本特點是“對稱”。
②對偶主要是從結構形式上說的,它要求結 構相稱,字數相等;對比是從意義上說的,它要求意義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結構形式如何。
③對偶里的“反對”(如“橫眉冷對干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意義來說是對比,就形式來說是對偶,這是修辭方法的兼類現象。
考點六:排比
【要點解說】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 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來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排比的種類
從結構上,排比分四類:
①成分排比。即一個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組成排比。例如:他們不會高聲朗笑,不會拼死搏擊,不會孤身野旅,不會背水一戰。(余秋雨《上海人》)
②分句排比,即一個復句的各個分句構成排比。例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
③單句排比。例如:我夢著樓前的白楊重新長出了濃密的綠葉;我夢著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淡綠的大葉子;我夢著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季羨林《八十述懷》)
④復句排比。如:戴鎮長喜歡發表演講,懷寶就暗示鎮上的中學校長多請戴鎮長去給學生們講話;戴鎮長喜歡讀史書,懷寶就去鎮上早先的幾個富戶家搜羅古書;戴鎮長喜歡讓自己的講話家喻戶曉,懷寶就常用粉筆把自己記錄下的鎮長講話抄在鎮政府門前的黑板上。(周大新《向上的臺階》)
(★使用排比應注意的問題
排比和反復的運用,都必須從內容的需要出發,不能單純追求形式,失之于濫。如:“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學習的模范、學習的表率。”這句中幾個詞語意義相同,生硬地排列,顯得重復,無病呻吟。
★排比與對偶的區別
①排比必須由三項或三項以上構成,而對偶僅限于上下兩句;
②排比在字數上無嚴格要求,只要求結構相同或相似即可,而對偶則要求字數相等或相近,且結構完全相同;
③排比的各項多有相同的詞語做提挈詞語,而對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詞語(寬對不那么嚴格);
④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關的意思,而對偶則表達相對、相反或相連的意思。
考點七:反復(重現)
【要點解說】為了表達強烈的感情,有意重復使用某個詞語、句子或句群•這種住辭方法叫反復。例如:等待著,等待著,載著你遺體的靈車,碾過我的心;等待著,等待著,把一個前方戰士的崇敬,獻給你。四次反復使用“等待著”,表達了億萬人民對周總理的無限崇敬和悲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