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病因及治療
一、臨床表現:
目前我國的語文教學是好得很,還是糟得很,許多同志說是糟得很:①早在1978年3月16日,呂淑湘先生在《人民日報》著文批評我國中小語文教學是“少、慢、差、費”,10多年時間3000多課時,用來學習本國語文,卻又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嚴重問題。②1991年有人對小學畢業班語文狀況作了一次小范圍的抽樣調查,發現學生寫字姿勢大多不正確,最差的正確率只有5%,好的班也只有30%,書寫工整率只有17%,作文病句平均每人4.16個,2500個常用漢字的回生率高達29.10%。③1995年有人對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作調查,從小學生習作抽樣中發現:同一作文題目65%學生的習作題材相同,21%的習作內容與已出版的優秀作文幾乎無異。④1997年11期《北京文學》社、《世紀觀察》相繼發表了五篇著名文章,認為現行的中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生的桎梏,語文的扭曲,文學的悲哀,“歪點子一意孤行”、“不止害了一個人,而是害了一代人”。
事實上,語文在中小學里所占課時最多,教學雙方壓力最大,問題最多,效果最差。
語文專家在批評它,作家們在批評它,老百姓在批評它,學生在反抗它,就是國家教育機關的領導也不滿意。所謂上下共討之,全民共伐之,著名特級教師有“北魏南錢”之稱的錢夢龍老師就批評語文教學是“束縛人、折磨人、摧殘人”,因而有許多同志診斷,中國目前中小學語文教學已病入膏肓(但我不贊成這個結論,沒那么嚴重。)
二、診斷結論:
“更年期綜合癥”。(一是解放50余年中國語文教學學蘇聯50余年,年齡正是“更年期”;二是“更年期綜合癥”是可以病治的,可以調節的;三是“更年期”一過可以出現“第二青春期,語文教育的春天一定會到來的。)
三、致病原因:
(一)教材:問題嚴重
對于現行教材:一方面人教社對現行語文教材不斷進行改造,但變動不大。另一方面,根據國家教委的意見,提倡有實力的地區根據本地區的特點自編教材,到目前為止,國內號稱有“八套半”教材,但實際情況是“八套半”教材根本無法各盡所能,其中一套人教社編的(我們現行用的)占90%以上的市場份額,“教材自選”—說絕對名不副實,甚至連學生練習冊、檢測題也統一(這純粹是為了經濟利益),原國家教委主任李鐵映在1988年就說過:“讓幾億人讀一種書,這種局面危不危險”。教材一旦出錯,大家都錯,一有毛病就成為全國性的,人的智慧,怎么發揮,訓練出來的人都是一個模式,沒有創新。目前小學語文全國統一教材主要是五年制和六年制兩種,問題主要出在以下幾個方面:(教材包括:課本、教參、練習)。
1、目的不明。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什么?長期以來從來就沒有搞明白,這話說出來好象是笑話,孩子們的童年美好時光都砸進去了,還不知道目的是什么?到底要學生學什么,說白一點就是語文教學做了許多不該做的事情,而該做的卻沒做好。
什么是做了不該做的事情?例如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規定:要通過語文教學對小學生進行“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如何進行呢?
人教社五年制小學語文第一冊看圖拼音識字“上中下”幾個字,結合小學生生活經驗是很好掌握的,可課本的設計極其復雜,先是一段純拼音:“小亮在上面,大明在下面,我在中間。我下去了,大明上來了,小亮在哪里?”一位專家聽這節課,從哈爾濱聽到海南島,從上海聽到西藏,幾乎所有的教師都用30-35分鐘讓小學生表演這個節目,上的上,下的下,不亦樂乎,而寫字的時間只有幾分鐘。這節課的目的是什么?無非是讓兒童知道上、中、下是什么意思,會寫。但這一番表演,目的是什么?據參考書的要求,是要一年級的小學生了解事物是在發展變化的,以便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其荒唐拙劣,一眼可見。
教科書的編者為了突出“辯證聯系”這一觀念,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折磨孩子。這類情形隨處可見,如六年制十冊中有托爾斯泰的《跳水》一篇課文,寫的是父親對兒子的至愛,那種情急之智很感人。教參上要求學生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讀寫例話》中說:從這篇課文可以看到:第一,理解文章的內容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知道哪些事物是聯系在一起的。第二,記敘事情的文章,事情在發展,事物之間的聯系也在變化,要注意是怎樣變化的——猴子是怎么和小孩發生聯系的。于是按照要求,教師不斷地引導學生去理解猴子和小孩之間有什么聯系?學生怎么也理解不了,老師就不斷挖掘字句,這樣生拉硬扯,彼此痛苦不堪。一篇好端端的文章,硬是被整得體無完膚,支離破碎。到頭來誰都不明白,學這篇文章是為什么?是為學馬克思主義普遍聯系的觀點,其實馬克思理論是很難學的,這么小沒有必要,大學生很多也讀不懂,工人讀不懂,所以馬克思才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此類教材中的例子太多了,幾乎蘊含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全部理論,還有《刻舟求劍》、《我要的是葫蘆》、《守株待兔》、《蛇與莊稼》等等,過去我與尹朝英同志合作寫過一篇文章《淺析語文課本中的辯證唯物主義因素》獲過縣二等獎,現在回過頭來看,我們要重新反思。不知外國的語文教材的編選是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