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病因及治療
1、量大:抄生字、寫詞語、抄課文、背解釋、做綜合練習、預習課文等等。在校沒有休息時間,在家沒有時間休息,有幅漫畫《陪讀》,兒子深夜在寫作業,父親在疊高的椅子上,發懸于梁,滿地煙蒂,苦熬著等孩子把作業寫完,學生負擔太重,高中6點起床,晚上10:10放晚學,晚學回家還得寫作業,到底一天休息多少時間,沒有節假日、星期天,別說學生,就是成人這樣學習一天就會感到筋疲力盡。
2、名目多:小學生語文練習的名目之多是令人吃驚的,單句子的練習形式,就有把句子補充完整,亂詞排句,亂句排段;按標點符號寫句子;指定詞兒寫句子;照例句改寫句子;按規定的修辭手法寫句子,修改病句……,翻開學生的練習冊,許多稀奇古怪的題目,令學生無措手足。國家三令五申禁止的各種各樣的練習冊、ab卷、題庫等等,通過各種渠道非法進入學校(不知這些人得了多少好處,好處肯定有,只是沒有查到或說沒有查),課后有思考、練習,《知識與能力訓練》、《目標檢測》、“基礎訓練”等等,這些無用的東西,學校是沒有定過的,全是有些人搞的,(說什么講凝聚力,換句話說叫他們干壞事,下屬要支持他們),又怕家長上告,就發一個單子叫每個學生簽字,以便上級查下來時,好說是學生自愿訂的。我歷來討厭亂訂資料,在文小上課時,我連練習冊都未訂,以后訂資料請有關人員注意。許多語文練習已經超出了正常的語文字詞句篇,聽說讀寫的范圍,孩子熬夜,打著瞌睡做了大量的題目,到頭來對他們的語文基本功并沒有帶來好處,這些挖空心思編出來的文字游戲,或稱“陷井”,充斥著學生的生活,耗去了學生寶貴的童年時光,坑害了我們的孩子。
3、無意義。比如解詞“灰溜溜”“ 尷尬 ”、“屁”、“繁殖”、“灌溉”,有的教師、家長叫學生背詞語手冊或字典、詞典,其實,詞只要知道大概意思,會用就行,沒有必要對所有詞都用書面語言來解釋一番。再如:魯迅在《且介亭雜文二集《人生識字糊涂始》中寫道:“假如有一位精細的讀者,請了我去,交給我一支鉛筆和一張紙,說道您老的文章里,講過這山是“崚嶒”(棱爭)的,那山是“ 燦峮”(燦巖)的,那究竟是怎么一幅樣子呢?……因為我實在連自己也不知道“崚嶒”和“巉巖 ”究竟是什么樣子,這形容詞,是從舊書上抄來的,向來就沒有弄明白,一經切實考查,就糟了,淵博精深的魯老先生也謙遜地說自己是模糊的。而我們卻要學生對某些詞語解釋再解釋,辨別再辨別。有童謠:①現代教師武藝高,個個都會扔飛鏢;教學硬是有法寶,不是作業就是考;②書包最重的人是我,作業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還是我……這實際上是煩瑣哲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泛濫。
(三)作文:無生氣
1、要求偏高。特別是過去大綱的規定更高:“什么中心突出……后來適當調整了要求,但我認為仍然有些偏高,對10來歲的孩子提那么高的要求不切實際,根本達不到,教師也達不到(沒有低估大家的意思)。高中作文要求寫論說文,17、18歲的人未成年,論理肯定不充分。
2、學生無寫作興趣。大多數學生對寫作根本不感興趣,一說“作文”就頭痛,如果把作文次數安多一次,學生就要“叫黃”,“哦喲又是作文!”我說現在的作文是逼著牯牛下崽子。
3、作文訓練一味模仿,追求“假、大、空”、“八股調”,什么《作文大全》、《小學生優秀作文選》、《優秀作文一百例》、《作文訓練》……五花八門,魯迅說是專門掏青少年人腰包的。連一年級的娃娃也有一本,這是嚴重違背語文教學規律的,學生作文翻一翻《作文大全》、《作文指導》上的文章,改頭換面,這就是自己的文章了,作文說的幾乎全是假話、空話、大話,沒有血肉,沒有感情。
4、不注意生活積累,憑空談“技巧”,講“方法”,往往傳“技巧”、教“方法”的人都不會作文,真是“彈花匠的女,只會彈而不會紡”,尤如教人游泳,只在岸上講動作,不下水游,一旦下水就“稱砣落水”。寫作文我說就跟人學騎車一樣,不會的人,你跟他講,要在腳跨上去,兩手把籠頭把住,保持身體平衡。他一上車人就掉下來,會的人可以左右開弓,歪起……都不會掉下來。
5、研究閱卷者心理,迎合閱卷者口味去套取分數。
作文教學現已發展到專門研究閱卷者心理,迎合閱卷者口味而騙取分數的地步。研究的結果是這樣的:①卷面整潔,字跡工整。②字數適中:一般比規定字數多50個左右。如果太少,閱卷者覺得你內容單薄,無話可說,勉強達到規定字數。若太多,(決不能用添卷紙),閱卷者又覺得你那有這么多羅嗦話要說,而生反感。③作文框架:應當開頭60字左右,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地點題,結尾40字左右,簡潔有力地收尾。如果是寫人的文章,寫2-3件事,1件詳寫,1件略寫,另1件可一筆帶過。事與事之間要有一個30字左右的過渡段。若是寫事的文章,選材要注意與眾不同,估計大家要寫的東西你不寫,別人不寫的東西你寫,閱卷者會有一種新鮮感。④求平求穩,不唱反調:所寫內容不要與當前政治不相符,不要在文章中狂妄地夸耀自己及自己的學校,使人免生反感。⑤文章中不能暴露自己所在的學校、班級、姓名,這樣以免閱卷者知道你是與他無關的學生而故意壓低你的分數。以上5點確實很“機智”地切中了閱卷者的“心理脈博”,但除第①條有點正效應以外,其余都是負效應,這樣指導學生作文,根本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最多只能是騙取一時的作文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