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病因及治療
1、保證讀的時間:語文課總的說來,讀書的時間不多。語文課是語言實踐,實踐必須要有足夠的時間。因而,必須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發現問題,理解問題,讀中體會意思,體味情感,讀中學習語言,內化語言,讀中積累語言,一堂課至少應有1/3的時間讓學生自主讀書。
2、注意讀的形式。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易疲倦和失去興趣,如果單一的朗讀和默讀,不能收到良好的讀的效果。因此,必須采取多種讀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讀的效果。如朗讀和默讀結合,集體讀與個人讀結合,教師讀和學生讀結合,表情朗讀與分角色讀結合,整體讀與部分讀結合。
3、指導讀的方法:當學生朗讀出現困難時,教師應當范讀。范讀是教會學生讀書的重要形式,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學生會認真地揣摩,如何讀好課文。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起好示范作用,當學生讀書出現差錯時,應給予糾正和指導,如斷句是否正確,停頓是否恰當。把集體指導與個別結合起來,當然讀的訓練非一日之功,要堅持。
4、培養讀的能力。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在閱讀實踐中形成的。一邊讀、一邊想,是良好的讀書習慣。“帶著問題閱讀”,它有力地糾正了閱讀的盲目性,但也削弱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語文教學必須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拋開教師有形的牽,教師應少提束縛學生的問題,提倡教師無形的因勢利導,讓學生“用自己的心去領悟,去思考語言文字的內涵,去咀嚼文字的滋味,去體驗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情感。
5、增加讀的內容:開放圖書室,讓師生大量閱讀。我記得我讀小學時就在周萬川老師、潘夕良老師、張建華老師的指導下讀了《歐陽海之歌》、《高玉寶》、《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林海雪原》、《雷鋒故事》、《地道戰》、《賣花姑娘》、《劉文學》等等,這些東西對我影響很深,現在我一想起這幾位老師,敬佩和感激之情就油然而生。總之,語文教學要以讀為本,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五)加強文章精品的背誦。根據心理學研究成果,小學生記憶力最好,而理解力稍差,因而在小學要特別加強背誦。①唐詩、宋詞。②諺語、警句、俗話、格言、名人名言等等。語文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的是它沒有明顯的序(不象數學先要學加法,才能學減法、乘法),如《陋室銘》、《為學》、《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等,小學生、中學生、高學生、大學生都可以背。小學生一時不理解的,背熟以后再說,等到一定年齡,它自然會慢慢明白的。今天我所用主要是在小學、初中,30歲以前記住的東西,30歲以后人的記憶將會明顯下降。老兄老弟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為作詩也會吟”啊!
(六)努力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是語文課的重要任務之一,必須努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采用:①討論會、辯論會。②采訪、演講。③講故事、表演小品、戲劇。④當節目主持人、當導游等等……
(七)鼓勵學生寫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蓮 山 ~ 課 件 >
1、激發學生寫作的欲望:①作文賽;②鼓勵學生發表作品,過去有幾個班向報刊投稿多,潘水秀、王慧玲、徐京燕等班上學生發表的多,學生寫作興趣就濃;③作文評語多鼓勵,評語千萬不能傷了學生的自尊心,打擊了積極性。
2、指導學生欣賞優秀作文,教給學生的基本寫作方法。
3、集體評改作文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徑。即用大白紙把具有典型性的學生作文貼在黑板上,讓全班學生自由發言、評改、下批語,一期搞個2-3次,很有意義。
4、讓學生堅持寫日記,養成一個記日記的好習慣。
5、提倡學生用專門的本子記平時積累下來的優美詞句,常翻來看看。
上述處方所開列的藥想辦法抓齊,綜合煎熬,定時服用,若如此,小學語文教學“更年期綜合癥”是完全有把握治好的!還語文教學一個健康的體魄是做得到的!
主要參考資料:
何永康:《從高考作文看語文教學現代化走向》
張冀健:《語文教學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王尚文:《呼喚語文教學觀念的大討論》
卞幼平:《語文教師可會寫文章》
(此講稿在永寧、松林、文宮三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會上作交流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