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2019年開展教育科研工作會的講話
所以,做為一線教師從事科研課題研究,是改變過去拼時間、拼精力到想方法拼智慧的一種途徑。費時少而收效大,何樂而不為。
魯河杜固中心小學有個老師叫顧素芳,30歲左右,她有個女兒小名叫博博,學名我記不住了,今年應該上5年級。XX年10月開始我到他們學校去蹲點,每星期都和老師們一樣吃住在校。農村小學教師住房是大通院,入校后第一個星期我就感到博博不對勁,不好吭氣,不好說話,不像通常所見的其它教師子弟那樣。放學后大多數時間也是自己玩,剛一開始我主動問她什么的時候,要么笑笑,要么不吭氣低頭就走。顧老師剛一開始和談論孩子時,總是滿臉憂色:“哎呀,愁死我了王老師。俺博博多笨,成績不好,作業還得逼著做。”
其實原因很簡單,一個是上一天的班,一個班的小學生亂攪了一天,回到家輔導自己孩子時沒心情了;再一個是顧老師是個非常負責認真的人,對班內學生要求嚴格到了嚴厲的程度,總是恨鐵不成鋼,對自己的孩子更是如此。
我在那蹲點的第幾個星期啊,好像是第三個,反正時間不長。吃過晚飯她帶著女兒到我住的房間,想讓我看看寫的作文,覺得我是教語文的。說實在的小孩寫的確確實實不好。但是我就裝模作樣的拿了一支紅色的圓珠筆,一會畫住這個詞說用得好,一會在那個句子上面畫對勾夸句子寫得漂亮。又是圈點,又是畫圈,最后又給批了一個小雞吃米圖、兩朵小紅花、一個蘑菇。夸得小孩臉紅撲撲的,我給她說,下回你寫了還拿來,還叫大大給你改。從那三天兩頭讓我給她改,那一回也不是他語文老師布置的,大都是自己自愿寫的。過去素芳讓博博寫個日記,跟逼著她上擦樉差不多,現在她自己就反省自己的家教方法。
顧老師的可貴之處在于她不僅僅只改變了自己對女兒的心態和家教方法,更難能可貴的是她推此及彼去審視自己對面向全體這一基本教育理念的實踐。用她自己的話說是,過去一看見班里面那些像撕不開的爛套子掰不開的棉花桃一樣的學生,恨不得把腦袋瓜子給他掰開,把要講的內容給她塞進去,學生學不會火立馬就上來了。
做老師的我們都知道,數學課不像語文,不像政史地,也不像英語,一錘跟不上錘錘跟不上,它是環環相扣的,不像人文學科,這一節沒學好,下一節內容影響不太大,剮剮勁還能趕上來。數理化一節內容硍住,下面就會卡殼,教師再心急也不行,只要一掉隊,這個學生就麻煩了。
顧素芳老師就開始嘗試著在自己班內進行分層教學,教學設計有時基本上跟復式班方式差不多,有時加大前置補償,練習題也進行分層設計。一學期下來抽測成績就是不一樣,學生一個一個被拉把上了,自己也不再每天急頭怪臉的啦,把自己每一節課的設計、練習保存下來了,方法有了、觀念變啦、經驗有了、成績也有了這不是教書育人的藝術提升了嗎。
所以,一線教師留心去搞科研課題研究,是提升自己教學藝術的最有效途徑。外出學習、接受各級各類培訓,這些得來終覺淺,比著貓畫虎,一段時間后就又會拋之腦后。
另外,從學校實際出發,鼓勵教師進行課題研究是促進學校各項工作良性發展的重要手段。
舉幾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身邊的:市四中“三段式開放性教學法”。遠一點的:杜郎口中學模式、江蘇灌南新知學校“自學·交流”模式、江西武寧寧達中學自主式開放型課堂、河南鄭州第102中學“網絡環境下的自主課堂”等等,都極大的推動了學校各項工作的良性發展。
課題科研是推動學校發展的動力之一。
沒有一位教師不想把自己的學校搞好,任何一個學校的管理者都有著讓自己的學校越辦越紅火的強烈愿望。我個人認為學校管理有兩個方面三重境界,一是學生的管理,這個方面與我們今天聊的教師如何從事教育科學研究有點距離,咱先放開。第二個方面我覺得是教師隊伍的管理,第一種境界是加引號的“人性化管理”,上下團結,左右和氣,大家商商量量的把工作做好,把事情辦好;第二種境界是制度化管理,考核、量化,一切制度說了算,對事不對人;三是文化管理,營造人人積極思考,想辦法出主意,建設濃郁的學校學術氛圍。三者結合是最好的,前兩者我們都做到,抓教師專業化成長最有力的途徑,烘托學校學術氛圍最好的措施之一就是科研課題研究。
再者,抓科研課題研究,是辦出學校特色,辦好讓周邊老百姓滿意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
學生為什么而上學?
小學生最單純可愛,他們會說說長大后為社會、為國家、為人類做貢獻;初中生和高中生就不同了,考高分、上重點,上對得起父母,下對得起老師,中間對得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