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位研究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任何一個完善的組織、單位都是一個相互獨立的系統。因此,在崗位研究中,應從系統論出發,將每個崗位放在組織系統中,從總體上和相互聯系上進行系統性分析研究。
(二)能級原則
能級是指組織機構中各個崗位功能的等級,也就是崗位在組織機構這個“治理場”中所具有的能量等級。一個崗位能級的大小,是由它在組織中的工作性質、繁簡難易、責任大小、任務輕重等因素決定的。功能大的崗位,其能級就高;反之,就低。一般來說,在一個組織、單位中,崗位能級從高到低,可區分為四大層次:決策層、治理層、執行層和操作層,并呈上小下大的梯形分布狀況。
(三)標準化原則
標準化是現代企業勞動人事治理的基礎,也是有效地推行各項治理的重要手段。現代化企業,不僅要實現產品設計、工藝、質量、銷售等項生產活動中的標準化,還要促進企業治理的標準化。企業治理的標準化,就是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需要統一的各種治理事項,制定成標準或標準性質的技術文件并加以貫徹實施的活動。標準化表現為簡化、統一化、通用化、系列化等多種形式和方法。崗位研究的標準化表現為崗位分析、評價的內容、方法、程序、因素、指標的標準化,崗位研究各項成果——崗位規范、工作說明書等人事文件的標準化。
(四)優化原則
最優化是指在一定約束條件下,使系統的目標函數達到最大值或最小值。優化的原則不但要體現在崗位研究的各項工作環節上,還要反映在崗位研究的具體方法、步驟上。例如,在一個組織系統中,為了實現其總目標和總功能,必須設置一定數目的崗位,而崗位設置的決策應體現優化原則,即以最低數量崗位設置,謀求總體的高效率化,確保系統目標的實現。再如,崗位評價方法很多,在具體實施中到底采用哪種方法,這就需要在一定約束條件下優選優化。
三、崗位研究的方法
任何一項專項研究都需要有正確的科學方法,崗位研究的方法取決于它的研究對象、內容、任務和目的。雖然任何科學研究都需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作指導,但是,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和辯證法并不能替代專業研究中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
在崗位研究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一)調查研究的方法
運用科學的方法,有步驟地去考察某一現象總體,收集必要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各種因素及相互關系,以把握現象的性質、特征以及運動規律性。它是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調查研究方法的適應范圍很廣泛,調查方式多種多樣,如普查、抽樣調查、典型調查、重點調查、個案調查,等等。一般常用的調查方法有:參與法、觀測法、問卷法、訪問法、通訊(信)法,等等。
(二)數量分析的方法
運用現代數學、統計學等數量方法,對經濟進行數量分析,從而判定經濟過程和各種因素屬性的數值(或數量)關系的一種方法。在崗位分析與評價的過程中需要采用模糊數學、概率論、數理統計以及社會經濟統計分析等方法,對崗位進行量的分析。不過,應當指出,任何事物都是質與量的統一,只有對事物的質作出準確的分析,才能進行量的精確分析。質的分析是要判定經濟現象和過程所具有的各種因素、屬性。采用數量分析的方法,并不排斥質的分析方法,量的分析是質的分析的延伸,只有在質的分析基礎上進行量的分析,才能加深對質的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