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寫作“三字經”
1.確立主干
園丁植樹首要的是選苗、擇地、栽好幼苗。如果不能科學選苗、因地定植,樹苗將難以長好,甚至難以成活;如果最初未能栽直,以后就會歪斜。寫公文首要的是“立意”,“立意”不準,文不對題,盡管你費盡心機,作出了很大努力,也往往會事倍功半,甚至前功盡棄。文章“立意”要準,必須掌握好以下幾點:
首先要確定好文章的種類。公文種類很多,往往因用途不同、目的不同而不同。常用的公文有領導講話稿、工作總結、決定、決議、通知、經驗材料等等。不同類型文章要求不同,寫法各異,一定要準確把握。比如說領導講話稿的起草,相對來講,可適當地活脫一些,文字更口語化一些;但決定、決議、通知必須嚴謹,語言也要用書面語言。又如工作總結與經驗材料性質相似,但前者要細,后者要精;前者可長,后者可簡,等等。
其次要準確地判斷形勢,把握好領導、組織和會議的目的和意圖。公文是為黨務和政務服務的,所以公文的起草不得不考慮國內外、所轄區域內外以及行業內外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發展變化的形勢和趨向,不能有悖于或落后于形勢。公文也是領導與組織體現、表達、宣傳其決策、執政、行政意圖的重要工具,公文寫作者的觀念一定要符合領導和組織的觀念,公文寫作者的思維一定要跟上領導和組織的思維。會議材料要緊扣會議主題,領導講話稿要充分體現領導的講話風格。
第三要正確分析聽眾、讀者的身份、閱歷、文化及知識構成,要因受眾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寫作方式和寫作風格。高層次的公文面向的受眾一般文化水平較高,理解能力較強,文章要求嚴謹,內涵豐富,有一定的理性分析;鶎拥墓拿鎸V大群眾,文章要生動簡潔、觀點明確、文字活潑、好懂易記。
第四是文風及文章的特點要因場所、時機的不同而不同,不能硬搬教條,死守一理。比如同一主題,小會上的講話要有別于大會上的講話,現場會上的發言不同于室內會議的發言。文章的長短要因場合的不同和發言者身份、職位的不同甚至天氣條件、聽眾興趣、情緒的不同而科學取舍,該長則長,該短一定要短。文章要適應環境,若不顧環境,一味地根據個人喜好來強行“灌輸”,往往會事與愿違。
2.設計定型
有特色的東西才會有新意,有新意的事物往往令人記憶猶新。為了使自己管理的園林富有特色和新意,園丁們往往把樹冠修剪成球形、紡錘形、圓柱形、傘蓋形或擬人擬物的各種造型,這些整形后的樹木,有了藝術性、充滿了活力,不僅當時令游人賞心悅目,過后也難以忘懷。
要使公文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的整體結構和段落層次就必須嚴謹、清晰、富有特色。大的段落之間猶如樹木的多個主枝結構,要利用時間先后、空間順序、因果條件、重要程度等邏輯關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各段落內的各個小點,就像是樹木主枝上的分枝,也得相互關聯、層次分明,形成一個有機的單元結構。同樣的樹林,不修剪,就會瘋長;同樣的素材不整理就是“一團亂麻”。所以,要想寫好公文,就必須熟悉材料,認真設計“造型”,理順文章結構。
3.加葉添綠
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多數公文也是如此。公文的枝就是結構和觀點,公文的葉就是用來說明觀點的事例和數據。公文既要有“骨頭”,也得有“肉”,好的公文一般是既有“骨頭”又有“肉”。用來說明觀點的事例和數據不在多而在精。無論是歷史上的事例和數據,還是現今的事例和數據;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無論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都要能充分地說明觀點。同類型的事例和數據不要全用,要選擇最典型、最具代表性、最有說服力的為我所用。好的公文不在長,而在于能在有限的篇幅內,容納足夠多的觀點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