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長為一名領導講話稿的寫作高手
深化主題要采用以下基本方法:
主題確立以后要講究深度,即立意要高。務虛,就要把話說在點子上,一針見血;講實,就要把怎么辦說清楚,拿過來就能干,有操作性,切忌在半空里論過來、議過去,主題散而不清。這就要求撰稿人具有較深的思想理論功底,有較高的政策水平,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能透過事物現象看到本質,加強對客觀事物的深刻了解和理解,掌握、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材料積累豐富并能熟練地掌握寫作技法。
第一,敏銳察覺發現問題,尖銳、鮮明地提出問題。對客觀事物中的問題要有敏銳的“觸角”,有深厚的洞察力。在眾多復雜的社會現象中發覺問題,并且敢于旗幟鮮明地表現自己的觀點,闡發觀點,一針見血地提出問題實質,發前人所未發,言前人所未言。提出的問題發人深思,超前意識強,具有強烈的思想性,將產生較深的社會效應。這種方法對深化主題有著強烈的震撼作用。
第二,深刻全面分析問題,立足本質剖析問題。主題的深化常常依賴于對問題深刻、全面地分析。要運用邏輯思維透過現象抓本質,由表及里揭示事物的內在聯系,使主題在強有力的說服力下得以深化。分析問題要用層層“開門”的手法,把主題自然展開,在分析說明問題時,運用“是什么”、“不是什么”,“為什么這樣”、“為什么不那樣”,“為什么應該這樣”、“為什么不應該這樣”之類正反結合、層層深入的論述,使內在的邏輯力將主題深化。
第三,要從本地本部門實際出發,標本兼治提出措施,正確合理解決問題。市有市情,縣有縣情,必須一級一級具體化。否則,講話就會流于形式,難免陷入“假大空”,其指導意義和可操作性就要打折扣。所以,要根據事物的客觀和主觀條件,把握其主要矛盾,找準切入點和結合點,科學地提出對策,切實地解決問題。一篇領導講話,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就是主題的深化過程,也是思想升華的過程,并能深刻地揭示問題本質,是深化主題全過程的表現。
第四,得當用語。語言使用得當,關鍵是講話的語法語氣要恰如其份。領導的講話、報告、講演等一定要注意語法語氣,這樣能進一步體現領導者的講話意圖,有利于實現領導者所要追求的目的。特別要注意科學表述敏感性問題。一是對過去經驗教訓的總結要公正客觀。要考慮當時的歷史條件、大的政治背景、經濟環境等,不能單純用現在的政策責怪過去。二是對涉及群眾利益的問題,在提法上要充分考慮群眾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實際效果,不能只圖痛快,濫用剌激性字眼。三是對社會較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要從正面提出解決的辦法、措施;分析原因時領導機關要主動承擔責任,不要一味批評基層的同志。四是對一些不能回避且拿不準的問題,要從效果出發,留有余地,做到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在遵守寫作一般選詞規律的同時,重點是掌握好下列修辭方法。①俗語。包括諺語、俗話、俚語、民謠,通俗易懂,廣為流傳。適當引用一些俗語,可以使講話生動形象,妙趣橫生。毛澤東主席的演講風格質樸自然,大氣磅薄,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對俗語信手拈來,運用自如,恰到好處,從而使演講達到了“等閑言語變瑰奇”的意境。如用“懶婆娘的裹腳步——又臭又長”的歇后語形容空話連篇的長文章;在《論持久戰》中,用“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句人所共知的俗語,告訴軍民要保存力量,等待時機,奪取勝利。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絕。另外,講話要多用口語,少用書面語。一些文言詞語文字簡明、含意深刻,可以酌情使用。②強調語。講話中的主張、意見、要求部分,常常大量使用強調語。所謂強調語,即帶有強調口氣的詞語,多是一些能愿動詞,例如“要”、“一定”、“必須”、“務必”、“堅決”、“嚴加”、“禁止”、“不準”、“嚴禁”等。③進解。對前邊使用了一個詞,接著做出進一步的解釋,這種解釋的目的或是賦以新意,或是拓寬其含意。進解方法,在前詞與后解之間或是使用“就是”,或用“即”,或用“也就是說”等。運用這種修辭方法,可以給讀者一個完整的概念和更加準確、清晰的印象,有利于防止歧義。④警語。講話中為了做到言簡意賅、發人深省,當使用一些警語。警語運用主要有三種:一是以格言為特征的警語。如“失敗乃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等。二是以成語為特征的警語。“兩袖清風”、“一身正氣”、“為政清廉”等。三是以比喻、歇后等辭格為特征的警語。如“夾緊尾巴做人”、“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等。⑤換字。它也是在公文寫作中較多使用的一種修辭手法。所謂換字,就是為了語言表達的準確、形象、明快,將比較固定的一具詞語中的某一個字臨時加以更換。如“與其說他向前看,倒不如說他向‘錢’看”。可見換字可使語言很有說服力,鏗鏘有力,十分生動,形象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