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長為一名領導講話稿的寫作高手
調查、收集、積累材料有三忌。一忌憑興趣出發,要從工作需要、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的需要出發;如果憑興趣出發,就可能片面、狹隘,甚至有意無意地歪曲了材料。二忌聽風就是雨,道聽途說,一知半解,憑想當然辦事。三忌實用主義地調查收集材料。
總之,調查積累材料,要靠勤看、勤問、勤想,一要廣,二要實。要養成勤奮讀書、閱報、看文件、記筆記和思考的好習慣,一些詞語、成語要常讀讀、看看,對一些重要文件、講話的關鍵段落要能夠背誦。這樣可使你的材料庫和思想庫應有盡有,樣樣俱全,頭緒清晰,有備無患,用時才會信手拈來。人腦不怕用,就怕空。其記憶力的容量是無比巨大的,相當于全世界圖書館的信息儲存總量,是數字計算機的100萬倍。只要用心,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絲毫沒有問題。
大家都知道,省委辦公廳對辦公廳(室)中層以上干部提出的目標要求有三條:一是政策水平達到同級服務對象所要求的水平;二是政治理論水平達到同級黨校講師以上的水平;三是對全局情況了解和掌握程度達到同級綜合部門的水平。要達到這個要求,不勤奮學習,不認真鉆研,不積累大量的知識,那肯定是不行的。厚積才能薄發嘛。
2.注重系統思索儲蓄觀點。好文章要有真知灼見,那就要在思想認識達到一定程度,形成觀點群并有較強的邏輯線索之下才能形成。歷史上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相當的思想積累、生活積累、感性積累、觀念積累之下,經過提練加工完成的。有些作家寫了一兩本好書再寫不出新東西,也是積累不足或者耗盡的緣故。我們所講的觀點問題,實際上就是對客觀事物的分析認識得出的結論,是在認識客觀事物運動規律的前提下如何結合實際去有針對性地認識問題、揭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
寫文章不能就事論事,要把理性與現實結合起來。有了材料,不能堆砌,而要虛實結合,理論聯系實際。無實,空洞無據,不能服人,更不能具體生動地感人;無虛,就事論事,就沒有深度,不能發人深思,啟迪人的智慧。選材用材得當才能避免“空”和“長”的問題。
所謂儲備觀點,就是講要注意積累一些有戰略性的思想,有備無患,需則用之。這樣在寫文章時,就可以在分析、選擇、提煉材料的基礎上以邏輯思維為經,以事實敘述加必要的形象描述為緯,織出美的綾羅綢緞來。否則現學現賣、現想現賣,都不會搞好文字工作。一個沒有觀點儲備的領導人不是稱職的領導,同樣一個沒有觀點儲備的文字工作者也不能算是合格的。
儲備觀點關鍵要能抓住抓準問題。抓問題是指抓一個時期有反映價值的情況。能不能寫出有意義、有分量的文章,首先看問題抓得準不準(舉例:神父與修女打門球)。問題抓得準,抓在點子上,抓在要害上,抓在火候上,文章就有了生命力,寫的文字差一些也不要緊,那只是個修改、補充問題了。反之,問題抓不準,文字寫得再好,精雕細刻,也不能用。所謂抓在點子上,就是說現實生活中,實際工作中有這個情況,而且是個重要情況,而中央和上級部門正需要了解這個情況;抓在火候上,就是眼下最需要這個情況,早了不行,遲了也不行;抓在要害處,就是抓住這個情況的最本質最關鍵的部分,而不是拖泥帶水,喧賓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