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長為一名領導講話稿的寫作高手
3.要注重改良文風。評價講話稿寫得好不好,主要看講話目的和內容反映得好不好,有沒有真知灼見,有沒有針對性和指導性,而不是錦繡般的文字。目前很多文稿的弊病多出在這個方面。一是內容空,有其形無其神,言之無物,好象就是為寫文章而寫文章。二是篇幅長,且有越寫越長的趨勢,文章不是圍繞一個主題緊密去寫,而是擺開架子,把所涉及的工作一條不漏地排列開來,洋洋萬言,生怕把什么事漏了,最后給人的感覺是一份資料、一本流水帳。三是論述亂,不分內容特點和對象的知識層次,先論述一番再說,結果議論一番讀者最熟悉的東西,毫無作用。四是抄襲多,用剪子加膠水“寫”文章,用計算機粘貼“寫”文章,不分時境變化、場合變更,照抄照般,搞文字“批發”。這是稿文寫作中的不良作風,必須切實防止和轉變。馬克思主義文風的基本特征是: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我認為,當前改進文風至少要注重以下四點:一要“實”。言之有物,實事求是,不搞虛假浮夸,做到政策確實、情況真實、措施扎實、文風樸實;二要“準”。重點突出,邏輯嚴謹,結構合理,文字通順,文法規范,用詞準確;三要“短”。有的放矢,能短則短,不搞拖泥帶水、華而不實;四要“明”。個性鮮明、思想鮮明、特征鮮明,表述新穎、生動,通俗易懂。下面,我再重點強調一下簡短、生動這兩點。
一是簡短問題。當前文風中的突出問題是“假、大、空、癟、長”,其中長是最多見的,可以說是久治不逾的頑癥。我們一定要在“文字精煉”、“篇幅短小”上下功夫。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言不在多,達意則靈。要語不煩,字字珠璣,簡練有力,自然使人愉悅;冗詞贅語,嘮嘮叨叨,不得要領,怎不令人生煩?劉勰(協)言道:“緣學在博,取事資約。”文學大師林語堂說:“紳士的演說應該象女人穿的迷你裙,越短越好。”千萬不要認為文章寫得長才有水平。什么時候你總覺著自己寫的太長了,那就說明你寫文章又有了進步。為文者大多倡導、力求精簡,多數人都是喜短不喜長的。古今中外,概莫屬外。先說古代——明朝初年刑部尚書茹太素向洪武皇帝朱元璋奏事,寫了一萬七千字。朱元璋叫中書郎王敏讀給他聽,讀到過半還未談到正題,朱皇帝龍顏大怒,訓斥并讓人狠揍了他一頓。第二天又叫人接著讀,讀到最后的五百字才知道他要講的正事。這就是說前面一萬六千五百字全是廢話。此后,下令,凡上書者均照后五百字的格式來寫,違者論罪。此事載于明史,絕非虛構。還有賈島、韓愈“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推敲”故事,已成為精心琢磨用字的典故。大家琢磨一下“推敲”二字:一個是孤寂之意,一個是幽靜之美;一個是莽撞闖入,一個是禮貌拜訪;一個是音節阻滯,一個是音節響亮,給人的感覺絕對是不一樣的。這里,我要說另外一個掌故。歐陽修《六一詩話》中記載:陳某人偶得杜甫詩集舊本,其中《送蔡都尉詩》“身輕一鳥□,槍急萬人呼”句中脫一字。他與幾個詩友各試補一字,有“疾”、“落”、“起”、“下”數字之多,都不能定。最后得到善本,一對照,方知是“過”字,眾皆嘆服。詩圣就是詩圣,雖是一個字,卻眾不能及。那么,杜甫的這個“過”字好在哪里呢?這兩句詩是贊美蔡都尉武藝高強的,上句說他縱跳功夫好,下句說他槍法好,“身輕一鳥過”,形容他跳躍得又高又快又輕。用“疾”,不包括這些意思;用“落”、“起”、“下”,只能形容動作的開始或結束,也不恰當。杜甫用的“過”字,最能達意傳神,是“詩眼”,不得不佩服。杜甫還有個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兩句10字,就把階級矛盾深刻地揭露出來了。詩仙李白《早發白帝城》中云“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兩句14個字,就把三峽兩岸崇山峻嶺的秀美景色、長江的急流及個人爽悅的心情都寫出來了。劉邦《大風歌》只四句,荊軻《易水歌》僅兩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僅有四句,但都壯懷激烈,語短意長。蘇轍作《六國論》,總結六國滅亡的教訓,也僅用了600來字。所以,煉字就是要刪繁就簡,選詞就是要有高度概括性,這樣才能做到簡煉。以上說了這么多,無意讓大家都去當詩人、騷客,而只是想說明一詞一語如果用得好、煉得精,往往會使全篇生輝。再說當代——現在國際上通行領導者人站著講話,為什么?就是讓人講得少講、短一些、精一些,不講廢話。周總理四屆人大會議的報告,因總理身體有恙,毛主席指定小平同志負責組織起草,要求不超過5000字,小平同志認真照辦。5000字不也很管用嗎?黨的xx大報告中的第一部分“世紀之交的回顧與展望”,只用了四個自然段,通過“三個偉人”、“三次巨變”的高度概括,便把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一個半世紀的社會歷史進程簡述得十分清楚,極富內涵。黨的xx大報告通過八個成就、十條經驗,便把xx大以來的五年及江總書記在位的13年的工作總結得一清二楚。在起草xx大報告時,“秘書工作”同志強調,是政治報告,要抓住重點,切中要害,講大的方針、政策和原則,要下決心精簡文字。有人提出對13年的成就的評價應有分量,建議用“幾個最”,有人提出用“幾個新”。起草組經過認真斟酌,用“三個時期”(即:綜合國力大幅度躍升、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社會長期保持安定團結、政通人和的時期,國際影響顯著擴大、民族凝聚力極大增強的時期。)對13年的歷程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xx大報告還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概括為6個“更加”(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6句話36個字,就描繪出一幅新世紀前20年宏偉藍圖,可以說是公文“要言不繁”的典范。三說國外——能文者惜墨,善辯者寡言。國外也這么認為。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演說只有1260字;列寧在馬克思、恩格斯紀念碑揭幕典禮上的講話只有552字;斯大林在1941年7月3日發表的反對法西斯德國入侵的重要廣播演說只有3800字;羅斯福的總統就職演說僅有985字;最短的總統就職演說是1793年華盛頓的演說,僅135字;林肯著名的葛提斯堡演說只有10個句子。他的演講重點突出,一氣呵成,僅600多字的演講辭,從上臺到下臺還不到三分鐘,卻贏得了15000名聽眾經久不息的掌聲,并轟動了全國;1984年7月17日,37歲的法國新總理洛朗•法比尤斯發表的演說,更是短得出奇,只有兩句:“新政府的任務是國家現代化,團結法國人民。為此要求大家保持平靜和表現出決心。謝謝大家。”有人曾問美國第28任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準備一份10分鐘的講稿,得花多少時間?”他答道:“兩個星期。”“那準備一小時的講稿呢?”“一個星期。”“如果是兩個小時的講稿呢?”“不用準備,馬上就可以講。”所以,簡短不是一味求短,而是深思熟慮、高度概括的結果,是要下苦功夫才能做到的。文稿語言雖不能如文學作品那樣“為求一字穩,耐得半宵寒”、“兩句三年得,一呤雙淚流”(賈島語)、“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盧延讓語),達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地步,但也要嚴格錘煉,惜墨如金,切切不可低估了聽眾的理解水平而反來復去地說。要力避數字、事例成串,道理、措施無邊,盡可能用最少的文字表達最豐富的內容。在材料的選用上,要處理好輕重;在層次的表達上,要能不展開的就不展開;在語句的遣用上,不說多余的話、不述交叉的事、不用重復的詞,能從近處著筆的就不延伸遠處,能跳躍運筆的就不步步相連,能綜合概述的就不分寫細述,能歸納合并的就綜合處理,能點到即可的就意盡言止;努力做到“一字入公文,九牛拉不出”,多寫一些短而好的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