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長為一名領導講話稿的寫作高手
使用語言,要注意詞義概念的準確,口語與書面語的差別;要區分事物的不同分寸、大小、輕重。比如說一個村莊、企業不可輕言“取得了巨大成就”,一個基層領導同志不可能“作了重要批示”;要注意感情色彩的不同,賀信、慰問信的語言格調就應該熱烈,訃告、悼詞和語言格調就應該深沉;要用好模糊與周密、全稱與特稱,在特別情況下,模糊語言往往是最準確、周密的語言,如“取得了一定成績”、“尚有不小差距”之類,比用量化概念要準確、貼切得多。要重點把好文稿的政治關、政策關、法規關、文字關。重點審核公文的結構是否清晰,語句是否符合形式邏輯,字詞使用是否妥貼,標點符號的使用是否正確,人名、地名、時間、引文、數字是否準確,等等。(字詞例:漢字象形字很多,稍有疏忽就會出現差錯。如“資產階級、無產階級”、“路線、線路”,搞錯就是政治性錯誤。又如“史無前例、史無前列”、“選拔干部、選撥干部”等,搞錯了是常識性錯誤。(舉例:三等功;鄧黃)⑴有一篇報道,原意是“送子服法”,一字用錯,將服從的“服”寫成降伏的“伏”,從紙面上把人家兒子給斃了。⑵一個廣場樹著一個牌子,寫著“對于發現踐踏草坪者,罰款50元”。⑶又如,古時一人騎馬不慎踏死了人,別人告他的罪狀是“跑馬踏死人”,眼看性命難保,有人為他著想,取筆在狀紙上一勾,變成“馬跑踏死人”。這樣,主犯由人變成了馬,罪行減輕,免于一死。⑷還有,太平天國時曾國藩鎮壓太平軍,連吃敗仗,上奏時幕僚寫道:屢戰屢敗。曾看后怕在皇帝面前吃罪,提筆一劃,改成屢敗屢戰。這樣,意思就有了很大不同。⑸再如敗在一個字的戰爭。據史料記載,1930年4月,閻錫山、馮玉祥結成反蔣聯盟,預定在沁陽會師聚殲在河南的蔣軍。馮的參謀擬制命令時,誤將“沁陽”寫成“泌陽”,一個在焦作,一個在駐馬店,一北一南相隔數百公里,結果會師不成,反被蔣介石分割包圍而打敗。僅僅多了一撇,馮閻兵敗中原。否則,也許中國的歷史就要重寫。⑹抗日戰爭時期(1944年11月),中國軍隊和侵華日軍在柳州展開激戰。27日,日軍進抵距貴州邊境約20公里的六甲地區。美國第六航空隊奉命出動b-29轟炸機前去轟炸那里的日軍。可是機場譯電員誤將“六甲”譯成了“六寨”,而六寨卻是國民黨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的司令部所在地。當17架美軍戰機飛臨六寨上空時,當地軍民興高采烈地走出家門,向盟軍飛行員揮手致意。然而,美軍飛機回報他們的是一顆接一顆的炸彈。這次誤炸奪去了1名中將、2名少將、200多名上校以上軍官、800多名士兵和5000多名平民的生命,可以說是一字引來滅頂之災。這都充分說明用詞用字的重要性。另外,標點符號的使用也很重要。標點符號例:(1)一個媒人介紹一女子:“麻子,無頭發,黑臉,大腳,不大好看。”因無標點,男方誤認為:“麻子無,頭發黑,臉大,腳不大,好看。”娶回家后,大失所望。(2)一地主與教師在下邊一句話的理解上,釀成一場官司。地主解成:“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唯有青菜咸菜不可少,不得半分文學費。”而教師則解為:“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也可;唯有青菜咸菜不可,少不得分文學費。”⑶有一條報紙標題新聞:“西哈努克親王,八日到京,外交部長姬鵬飛,到機場迎接。”因無標點,被一領導干部讀成“西哈努克親,王八日到京,外交部長姬鵬,飛到機場迎接。”引得哄堂大笑。⑷已取得文憑的和尚,未取得文憑的干部;⑸某人規定其子每天要記日記,晚上他要檢查兒子的日記。一日,他查完日記后,對兒子的母親大發雷霆。妻莫名其妙,為夫曰:“有據可查!”他把兒子的日記攤在桌前,其上歪歪扭扭地寫著:“今日王叔叔來我家玩,我做完作業后,叔叔夸我做得好,叔叔親了我媽媽,也親了我。”妻大怒,斥問小兒。小兒哭叫:“是我把標點點錯了,……應該是叔叔親了我,媽媽也親了我。”你說標點符號事大事小?她居然能夠影響到家庭安定!所以,要教育孩子從小就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喲!以上這些,不少有文字游戲之嫌,但至少都說明了標點符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