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如何寫好工作總結
②只講好,不講壞,只講“過五關”,不講“走麥城”,歌功頌德有余,揭露問題不足。我們常說,辦事情,做工作,各方面都十全十美,沒有缺點,是不可能的。缺點和問題,只有大小之分,輕重之分,多少之分,決不存在“有”“無”之分。只見成績,不見問題,是一種片面性,是形而上學,是不實事求是的態度。產生這種毛病的原因,就領導同志講,有的是驕傲自滿,只愿聽贊歌,不愿聽批評,對自己,對本單位、本部門都不能一分為二;有的則是懷有某種私念,從個人主義、本位主義出發,夸大成績,掩蓋缺點,文過飾非。這些,都是缺乏黨性的表現。對執筆者來說,則往往是原則性不強,有的不敢堅持正確意見,“唯命是從”;也有的是迎合個別領導人的意愿,明知有問題,也要幫著掩蓋,這就屬于品質問題了。
③把支流當成主流,把現象當成本質。比如,在農村實行聯產計酬承包責任制初期,有一個公社總結試點工作時,認為他們那里不能搞承包,理由是群眾反對。實際情況是,群眾對黨的政策十分擁護,只是懷疑這些政策能否堅決照辦。相反,一些社隊干部由于受“左”的思想影響,一時轉不過彎來,說推行責任制是“單干”、“走回頭路”,行動不積極。實質是少數領導人頭腦中存在著偏見,而不是群眾反對。這種顛倒現象與實質關系問題的產生,其原因,有的是在寫工作總結之前,沒有把情況真正弄清楚,憑一知半解,一星半點的“事實”做結論,有的是對已經掌握的情況,沒有做深入的研究,被表面現象蒙住了眼睛;也有的是囿于偏見,不能正確認識事物,導致主次不分,是非顛倒的錯誤。克服這種毛病的辦法,除了執筆者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不斷提高觀察問題、分析認識問題的能力外,還要多同群眾交換意見,多開座談會,開展集體討論,集思廣益,抓住問題的實質,就能寫出符合實際情況的工作總結來。
④結構不連貫,不協調,甚至前后矛盾。有的工作總結,情況和經驗不合拍,“各顧各”,從情況中得不出所寫的經驗;有的則是成績和問題相矛盾,同一事物,前面講它是成績,后面又說是問題;有的是段與段之間不銜接,沒有內在聯系等。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多是集體起草,各寫一段,“各自為政”,自成體系,最后沒有從較高的水平上給予統籌加工。少數則是撰寫者思想文字水平較低所致。由此看來,凡是集體起草的工作總結,必須確定“主筆”,對最后的文字負全責,決不能搞“分散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