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類文本閱讀(散文閱讀)
《紅樓夢》自從成為經典之后,人們總對它保持著一唱三嘆的贊美。在《紅樓夢》既定的閱讀傳統中,讀者和它處于極端不平等的地位,面對《紅樓夢》你總是感到自己的渺小而心懷自卑,打開這本書時你就不由得解除了自己的精神武裝而變成投降者。《紅樓夢》早巳不再是小說《紅樓夢》了,它成了我們文化水準的一個維持者:它代表著人類文化造物的富麗與堂皇,代表著人類自我理解的深刻與精微。事實上,你只有這樣心懷謙卑才能真正發現并欣賞《紅樓夢》的諸種妙處,才能和這本書保持—種和諧并從這種和諧中獲得極大的美感和滿足:對經典的崇拜是與愛情相近的—種心理癡迷,任何心理抗拒和保留都會破壞美感的純粹。讀《紅樓夢》這樣的書就如同接受催眠一樣,你必須和催眠者配合才能有這種滿意的效果。――我們確實就是這么讀《紅樓夢》的。
因而《紅樓夢》對我們經典化影響是復雜的.它確實比任何中國藝術作品都高出一籌,可以說是中國古典藝術的精華與集萃。研習《紅樓夢》可以接受中國藝術最高尚的熏陶而得其靈魂;但另一方面,由于《紅樓夢》過分的輝煌和我們對這種輝煌過分的崇拜一一這兩者是互為因果的一一使我們陷入了對《紅摟夢》以及對整個中國藝術的愛的偏執。這種偏執限制了我們的心靈和視野,使我們錯過了更遼闊更新鮮的風景,對與《紅樓夢》相異的情調有一種本能的排斥和拒絕。比如,熱愛《紅樓夢》的人就很難同時真正熱愛莎士比亞。所以,《紅樓夢》作為經典,經典諸如《紅樓夢》對我們既有益,又有害:它們既是一種橋梁;也是一道障礙;是一個老師,也是一個敵人。因此,人們建立自己的文化基礎需要研習經典,而開始自己的文化創造則需要打倒經典了。人們對經典往往懷著一種一言難盡的復雜情結.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能理解法國現代小說家們要火燒巴爾扎克的瘋狂熱情了。然而,瘋狂的仇恨并不能真正地打倒經典一一它不過是偏執崇拜的別一種形式。真正能消解經典偏執的是一種坦然對之的平常心。
讓我們用平常心來讀讀《紅樓夢》吧。
1。結合第一段內容解說“文化的循環”的含義,不超過40字。(4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