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復習(一)第一專題:我有一個夢想
一、經世濟民復習概要
1.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體會政治文明的源遠流長。
2.研習《季氏將伐顓臾》《寡人之于國也》,感受先哲們光輝的思想,與他們進行精神的對話,體會經世濟民的政治胸襟。
3.了解不同表達方式在論證中的作用,感悟經典文本的語言魅力。
復習要求
1.能分析孔子對“將伐顓臾”的態度,理解孔子“修文德以來之”的政治主張,體會他經世濟民的政治胸襟。
2.能分析孟子兩次比喻說明的道理,把握他闡明“王道”的過程,摘出文中表現作者心中理想社會圖景的句子,體會孟子的仁政思想。
3.能夠在理清文章論證脈絡的基礎上,說出孔子與孟子說理方法的不同,體會不同表達方式在論證中的表現力。
4.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和古今異義的詞語,積累相關的文言實詞;整理文中“以”“于”“因”“也”等虛詞,積累相關的文言實詞;摘出文中所含的成語。
5.摘出文中判斷句與省略句,并歸類整理,初步總結文言判斷句的用法,了解省略句的種類和用法。
教學建議
本板塊2篇文章是古代經典政論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專題設計的特點,改革文言文教學方式,探索生動有效的教學思路,使學生在感受杰出人物言論及其事跡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感悟這些經典文本的語言魅力,在文本研習中,逐步導向語文素養的提高。
這兩篇古代政論文比較簡短,但語言點比較多。教師可在文章所體現的主要觀點和語言特色方面尋找學生感興趣的切入點,組織教學。可以設置問題,激發學生文本研習的積極性,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疏通文意:哪一句交代了談話的時代背景?孔子幾次批評自己的弟子?語氣各是怎樣的?孔子的批評雖然嚴厲,但擺事實,講道理,讓弟子們心服口服。擺了什么事實?講了哪些道理?在這個過程中,又有哪些層次?用類似的問題組織文本閱讀并隨機解決語言問題。也可以就文本中經典的話語,聯系社會現實,舉例分析一些古今文化中共存的人的心理現象,比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即可拿出來具體討論,再回到文本中去,體會這句話的精妙所在,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禍起蕭墻”也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由此切入,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積極主動的閱讀中,克服學習先秦散文中的語言障礙。
進入《寡人之于國也》學習之前,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孔子對弟子的說理風格是嚴厲的教誨與透徹的論說相結合的,很有層次和邏輯感,但是,當面對的勸說對象是一個居于特殊位置上的人,比如面對一個自我尊嚴意識很強的君主,應該怎么樣去勸說呢?這樣,就引導學生從感性角度進入下一篇文章的閱讀。
在本文閱讀中,“五十步笑百步”的譬喻可以用來引導學生閱讀全篇,讓學生逐步體會論辯中孟子和梁惠王心態的變化;進而摘出文中表現作者心中理想社會圖景的句子,把握他闡明“王道”的過程,體會他高超的論辯技巧,從而認識他的仁政思想。
二、英名與事業
復習概要
1.學習為實現政治理想、社會理想而奮斗的精神,增強學生為民族振興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為人類進步事業奮斗的精神品格。
2.研習《在馬克思墓前講話》《〈黃花崗烈士事略〉序》《我有一個夢想》,站在精神的原點上,回望偉人的事業,守護他們的遺產,增強為民族振興、為人類進步而努力的使命感和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