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語文通關(guān)目標(biāo)17:文言文的整體閱讀
通關(guān)演習(xí)——【高考沖刺大通關(guān)】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王紱,字孟端,無錫人。博學(xué),工歌詩,能書,寫山木竹石,妙絕一時。洪武中,坐累戍朔州。永樂初,用薦,以善書供事文淵閣。久之,除中書舍人。
紱未仕時,與吳人韓奕為友,隱居九龍山,遂自號九龍山人。于書法,動以古人自期。畫不茍作,游覽之頃,酒酣握筆,長廊素壁淋漓沾灑。有投金幣購片楮①者,輒拂袖起,或閉門不納,雖豪貴人勿顧也。有諫之者,紱曰:“丈夫宜審所處,輕者如此,重者將何以哉!”。在京師,月下聞吹簫者,乘興寫《石竹圖》,明旦訪其人贈之,則賈客也。客以紅氍毹②饋,請?jiān)賹懸恢榕洌浰髑爱嬃阎其饋。一日退朝,黔國公沐晟從后呼其字,紱不應(yīng)。同列語之曰:“此黔國公也。”紱曰:“我非不聞之,是必于我索畫耳。”晟走及之,果以畫請,紱頷之而已。逾數(shù)年,晟復(fù)以書來,紱始為作畫。既而曰:“我畫直遺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與之,俟黔公與求則可耳。”其高介絕俗如此。
昆山夏昶者,亦善畫竹石,亞于紱。畫竹一枝,直白金一錠,然人多以饋遺得之。昶,字仲昭,永樂十三年進(jìn)士,后改庶吉士,歷官太常寺卿。昶與上元張益,同中進(jìn)士,同以文名,同善畫竹。其后,昶見益《石渠閣賦》,自謂不如,遂不復(fù)作賦。益見昶所畫竹石,亦遂不復(fù)畫竹。
(節(jié)選自《明史•王紱、夏昶傳》)
【注】①楮(chǔ)一種樹皮可以用來造紙的樹,代稱紙。②氍毹(qúshū):毛織的地毯。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博學(xué)……寫山木竹石,妙絕一時 寫:作畫
b.于書法,動以古人自期 期:要求
c.晟走及之,果以畫請,紱頷之而已 頷:點(diǎn)頭
d.同以文名,同善畫竹 名:名聲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①紱始為作畫筑②庭中始為籬,已為墻
b.①明旦訪其人贈之,則賈客也筑②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c.①昆山夏昶者……亞于紱筑②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
d.①然人多以饋遺得之筑②不賂者以賂者喪
(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王紱“高介絕俗”的一組是( )
①以善書供事文淵閣
②于書法,動以古人自期
③雖豪貴人勿顧也
④明旦訪其人贈之
⑤紱索前畫裂之,還其饋
⑥紱頷之而已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王紱博學(xué)多才,不僅善于唱歌和作詩,還愛好看書、“寫山木竹石”,所以特別被當(dāng)時的人稱贊。
b.王紱作畫不肯輕易下筆,但在游覽時,飲酒到了興頭上,就會在長廊的粉壁上借著酒興盡情地?fù)]灑。
c.沐晟向王紱求畫,過了幾年都沒有得到,最后沐晟又用自己收藏的書來換,王紱才給他作畫。